【乡村振兴在青海】长江村求新求变促振兴

“生格书记,你看看我家今年新出生的小牛犊长得多壮实。”

  “若巴,你们家是养殖大户,可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把你饲养牦牛的‘诀窍’给大伙儿多教教啊。”

  一大早,家住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的村民若巴就赶着自家的牦牛群,来给村里副书记生格报喜。

  生格走到牛群中间仔细看了看小牛犊的生长情况,又问了问若巴一些饲料供应上的问题,生格说:“小牛犊现在很健康,你可不能掉以轻心,到年底你还得上交‘任务’呢。”,“放心吧书记,没问题!”若巴拍着胸脯自信地答应着。

  原来,生格口中的“任务”其实是若巴和村里签的协议,其实早在2019年县畜牧局就为长江村下拨了61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买能繁育的母牛,起初村里一共购买了122头母牛,但是由于草场有限,最后村“两委”决定就让村里的6户养殖大户签署代养协议,从而对购入的母牛进行代养,而签署协议后的每户养殖大户则需每年向村集体上交六头牛犊,由村集体统一出售后再给全村人进行分红,剩余的新生牛犊则作为代养的报酬归养殖大户所有。

  “因为我们家养的牛多,所以村里就找我签协议,我还记得签协议时我和其他5户向村里做保证时的场景,大家都充满信心,说肯定不会让村里失望。”若巴欣慰地望向自家的牛群。

  作为全州的畜牧业大县之一,近年来,曲麻莱县一直致力于发展畜牧业合作社,长江村足以印证这一发展路径。

  早在2012年,长江村畜牧业合作社就已经成立,当年成立时出资总额共计120余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牛犊。这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规模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有牛100余头、羊500余只,每年共计分红达15余万元。

  “每年合作社的分红,再加上自家的牛羊和代养的牛出栏,这样一来仅是牛羊养殖就能带来不少收益,更别说其他来源了。”若巴开心地算起了“牛羊生意”账。

  除了有“牛羊生意”,长江村还把眼光放到了其他“生意”上。“毕竟振兴之路不止一条,我们就是要尽可能尝试各种致富发展模式。”生格说。

  黄河源驾校便是长江村的一桩“大生意”。驾校位于县城西南部,2019年7月,经长江村村委会与驾校原经营者协商,以370万元的价格将驾校所有权转让给长江村,但因村委会没有能力一次性付清所有款项,最终双方约定分期5年付清,长江村每年需支付74万元偿还债务,至2024年还清剩余款项。通过一年的建设发展,2020年该驾校实现了年收益100万元,待欠款还清后,长江村513户村民均能享受年底分红。

  为了让驾校能更快实现多分红,几年来县委组织部和村“两委”同驾校工作人员一起,通过建设场地,更新设备,购买车辆等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驾校还组织教练员进行线下培训,让教练员通过参加业务课程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意识技能,强化自身素质,苦练内功,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件好事做实,把每一件实事做优,多措并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头连着农牧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长江村在振兴路上走出了自己的步伐和节奏,除了“牛羊生意”和驾校,该村集体经济中,还有一个五金加工市场和光伏电站,它们也都是村民们入股,最终实现收益以分红的形式发到每一户手中。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我们会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努力走出一条幸福美好的康庄大道!”生格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55)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2-07-19 15:33
下一篇 2022-07-19 15: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