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实现“双增”,丰收在望!农牧业稳住经济基本盘 ——青海前三季度经济亮点观察(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实现“双增”,丰收在望!农牧业稳住经济基本盘 ——青海前三季度经济亮点观察(1)

海东市民和县小麦丰收现场。石延寿 摄

眼下,作为青海省黑青稞主产地之一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迎来收获季,麦浪滚滚、金穗飘香,处处洋溢着青稞丰收的喜悦。囊谦县白扎乡牧民义西家种植的0.4公顷黑青稞已跟当地啤酒厂商量好了收购价格,今年家里多了九千多元的收入。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五彩斑斓的藜麦地,沉甸甸的米穗随风摇曳,2000公顷藜麦喜获丰收,预计产量能达6000余吨。

……

机械不停轰鸣、粮食粒粒归仓,农民满面笑容,种植业迎来丰收,为全省农牧业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以来,我省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抓手,抓调度、赶进度、提质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和现代农业提质行动,并推动产业园、产业集群以及重点项目相继落地落实,第一产业增加值206.9亿元,同比增长4.2%。

粮食稳产大局已定、丰收在望,蔬菜面积、产量实现“双增”。“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36元,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负责人纪辉宗说。

粮食生产有底气

从农作物播种面积为近十年种植面积最高到预计粮食总产达109.9万吨以上并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生产目标任务,我省全力保障粮食生产这一“国之大者”,把解决好吃饭问题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

“自播种以来,全省气候适宜,雨水充足,虽少部分地区出现霜冻、雹灾和旱情,但受灾面积小,影响轻。”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负责人刘得国介绍,天气的利好是粮食稳产的先决条件,底气则来自于我省紧抓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推进“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的力度。

近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阿扎卜扎村的86.6公顷撂荒地经过整治复种后,小麦产量高达10万公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致富田,不仅为农民增加了种粮信心,也为全省的粮食增收出力。

阿扎卜扎村并不是个例,今年以来,我省紧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管好用活土地资源,有效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截至目前,全省整治耕地“非粮化”1.2万公顷,撂荒地全部复耕复种。并开展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创建粮油菜百亩示范田、千亩攻关田、万亩创建田540个,“长牙齿”的硬措施正在逐步见效。

另一方面,种业振兴步伐加快,平安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油菜夏繁基地,将着力打造立足平安、面向全国的国家级“夏繁”基地,农作物、水产良种化率分别达98%、95%。同时,加快互助、共和、平安国家级油菜、青稞制种大县和夏繁基地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并建成良种繁育、示范、展示基地2万公顷,推广主导品种88个、主推技术69项。建成种畜禽场44个、家畜标准化改良站点150个。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应变局、开新局,有了粮食生产这个“压舱石”,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有底气和信心。

绿色发展有锐气

气候适宜、绿色有机,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种植优势,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锚定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建设,建起一批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如今,这里的蔬菜已经走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菜篮子”,有效推进了高原冷凉蔬菜输出,加大了“青”菜出省、出港澳、出国门力度,增加了蔬菜产品附加值。

今年,我省出台加快推进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食用菌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大设施温棚建设,大力发展露地有机绿色蔬菜,建立一批规模化供港澳生产输出基地,蔬菜种植4.23万公顷,增长0.9%;,产量达到131万吨,预计全年达到152万吨。

那边蔬菜销售火爆,这边畜牧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效。

截至9月底,全省牛羊存出栏和仔畜繁活均同比有所增长,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农畜产品市场量足价稳。

值得一提的是,高原冷水鱼实现产销两旺,全省水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7%,饲草产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推进农牧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

我们从一组组增加的数据中看到“绿色”贯穿在全省农牧业发展中的韧劲,也不难看出,绿色生态的发展环境和优质产品的输出也正推动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步伐。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50个,农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牦牛藏羊可追溯数量突破780万头只,有机草原监测面积超0.08亿公顷。同时,在国内大中型城市及援青省市建立青海特色农畜产品专供基地、体验店及窗口26家,覆盖了全国近16个省份,累计实现年销售额2.3亿元,持续打响“青字号”农牧品牌。

乡村建设有朝气

凭借独具特色的军屯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保安镇已成为同仁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落实污水处理到传统村落保护建设,从美丽乡村建设到电力改造、厕所革命和道路硬化,如今,这一特色文化已演变为保安镇对外展示的窗口和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引擎。

“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曾是不少村庄的真实写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建设成为我省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我省积极探索浙江“千万工程”青海实践路径,美丽乡村、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户厕等民生工程务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伴随着农村环境的逐渐变好,映射着民生的厕所革命也在我省深入推进中。

“我们坚持新建户厕与问题厕所整改双管齐下,着力提高农村改厕成效,补上这块短板,解决好这件农民的‘烦心事’。”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负责人熊国昌介绍,截至目前,列入今年整改的10.14万座问题厕所已整改完成10.19万座,整改完成率为100.5%,1.65万座新建户厕完成1.65万座,完工率为100%。

另一方面,农牧区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分别提升至80%和9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3.4%,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覆盖率达到94.8%。

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方便齐全的基础设施,我省的乡村建设在为农牧民生产生活提高质量的同时,也让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农村三次产业的高度融合和互促互动,拓展了农村产业的发展空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3)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3-10-25 15:56
下一篇 2023-10-26 15: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