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我为祁连山“代言”

雪豹:我为祁连山“代言”

  雄伟的祁连山。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供图

雪豹:我为祁连山“代言”

  兔狲。李善元 摄

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如何保护好雪豹这一青藏高原的旗舰物种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通过加大执法保护宣传力度、提升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不断加大对雪豹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监测和救护等工作,使高原旗舰物种雪豹栖息地及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识别出206只雪豹

祁连山是雪豹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监测到全球罕见、国内首次的5只雪豹同框画面。5只雪豹同框现身,足见这里雪豹种群资源的稳定和丰富。

随着红外相机野外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动物出现在公众视野。自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始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雪豹监测。2017年启动的中国林科院祁连山国家公园雪豹等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项目,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基于粪便样品分析,识别出44只雪豹个体。而这一监测数据越来越多了。2022年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专项调查完成个体识别,其中,祁连63只,天峻119只,门源24只。

今年3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祁连山雪豹密度与地形崎岖度呈正相关趋势,且在从西到东的经度梯度上呈现出一定的空间格局,探测率与调查区域相关(西高东低)。模型估算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95%置信区间雪豹为171只至369只,95%置信区间雪豹种群密度为1.14至2.45只/100平方公里。可见,在祁连山西部地区雪豹分布密度大于东部地区。

发现脊椎动物282种

祁连山是我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陆域优先区域之一,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维持着同纬度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以雪豹监测保护为牵引,同步开展了豺、荒漠猫以及兔狲等猫科、野牦牛和白唇鹿等有蹄类、黑颈鹤为主的湿地鸟类、斑尾榛鸡和红喉雉鹑等雉鸡类、林区和草原鸟类等一系列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

尤其是荒漠猫,作为中国12种猫科动物中唯一的中国特有物种,在门源回族自治县老虎沟等流域发现集中分布地,拍摄到1只雌性荒漠猫哺育4只幼崽,5只同框的罕见画面,先后捕捉到10只荒漠猫并卫星跟踪,初步掌握了这一神秘猫科动物的种群分布、家域大小、迁移扩散等生物学信息,填补了国内相关科研数据的空白。

韩强说,截至目前,我省基本摸清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生物多样性本底,通过调查发现脊椎动物282种,野生无脊椎动物522种;维管束植物543种,大型真菌203种,水生生物575种。发现了昆虫新种10种、中国新记录2种、青海省新记录139种;祁连山鸟类新记录11种,取得多项显著成效。

布设1281台红外相机

大数据管理录入系统显示,2017年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以雪豹为主的野生动物调查所布设的1281台红外相机数据,植物监测样地98个,动物监测样线37条,布设野保相机226台,统一分析、完善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分类与分布信息。跟踪的5只雪豹、10只荒漠猫、38只黑颈鹤,以及今年救助放归的2只红隼和2只大鵟,所监测的数据及时传回大数据中心,加强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实时监测。

韩强说,以构建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体系为导向,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牵引,有力促进了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中心、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展陈中心、生态科普馆、标准化管护站等服务于保护、科研以及宣传教育的设施设备陆续建成运行,既有力展现了新时代国家公园建设的内涵形象,也有力提升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管理水平,在国家公园监测管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前端感知、卫星跟踪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雪豹成为最亮丽的“形象代言”

雪豹保护成为国家公园宣传展示的亮丽形象和重要窗口。多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在统筹推进雪豹监测调查和研究保护的过程中,一线管护人员以及当地社区群众成为雪豹科研调查和监测保护的重要支撑力量,为雪豹保护和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间,探索建立了国家公园“村两委+”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了解祁连山国家公园,并结合自身实际参与到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中来。同时,将雪豹研究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成为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群众宣传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优势资源,引导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体系化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模式。目前,雪豹已经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对外宣传展示最亮丽的“形象代言”。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西海都市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6)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3-10-23 11:18
下一篇 2023-10-23 16: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