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一“熊孩子”打游戏充值,一月内竟花掉…

近日,互助一10岁男孩“氪金”玩游戏,花掉父母4000元血汗钱,一月内多达数十起支付交易。

图片

警察同志,我卡里的4000多元钱不见了,明天家里还急等着用钱,我可咋办啊,帮帮我吧”。2022年4月10日9时许,家住互助县台子乡某村的张姓夫妇二人慌慌张张来到台子派出所报警求助。民警一边安抚张某夫妇情绪,一边询问具体情况。可无论张某夫妇如何回想,始终不清楚银行卡内的这4000余元存款到底去哪了。 

经了解,张某夫妻二人文化程度不高,日常使用手机仅限接打电话、使用微信聊天等功能,年仅10岁的孩子小强(化名)对手机兴趣浓厚,经常拿着张某的手机玩游戏,张某看不懂儿子在玩什么游戏,也就没详细查看过手机。就在民警详细核对张某银行卡支付流水账单及手机支付平台记录时,一款名为“和平精英”的手机网络游戏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张某的微信支付记录中,有多达数十起的支付交易是与这款“和平精英”的游戏有关的,民警判断4000余元存款很有可能被小强玩游戏花掉了。

在民警与张某夫妇二人的耐心询问下,小强承认了使用父亲张某的身份信息进行游戏实名认证,通过张某的手机微信支付渠道购买游戏道具等行为。了解到未成年人消费虚拟产品的情况后,民警立即联系游戏运营商公司客服人员,帮助张某夫妇完成了退费申请操作,游戏公司客服人员通过原付款渠道退款方式,将小强在游戏内充值购买游戏道具的4000余元全部退还。

警方提醒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此条法律规定为未成年人游戏内充值较大数额退还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较易对各类网络游戏日益优良的画面及游戏道具所吸引,加之未成年人尚未建立稳固的价值观念,克制力较弱,为玩游戏动辄充值几千甚至上万元的事件时有发生,极易给家长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管理,不能让孩子痴迷网络游戏,不能将自己的手机交给未成年子女使用,更不能将自己的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支付密码等信息随意透露给未成年子女,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青海一“熊孩子”打游戏充值,一月内竟花掉...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互助公安|,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2-05-05 22:43
下一篇 2022-05-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