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小学(中职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各市、州教育局,各高校,省属学校:

为切实做好全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严防疫情在学校发生和蔓延。省教育厅制定了《青海省中小学(中职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现予以印发。请中小学、中职学校结合实际执行,高校和幼儿园可参照执行。

青海省教育厅

2020年3月1日

青海省中小学(中职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一、开学前工作

1.组织管理。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校领导班子各成员担任副组长、校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校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岗,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上级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全面掌握学校疫情防控情况、解决防控工作出现的问题。学校党政班子领导必须靠前指挥,按时到岗,校长和有关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需建立一套防控工作体系。

2.联防联控。指定人员负责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区等联系,落实上述部门的联系人员、联系方式,完成双向对接;建立学校、年级、班级、辅导员、家委会五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学校各级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有关单位报送信息。

3.方案制度。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原则,制定学校春季开学方案及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其中春季开学方案包括开学流程图表、防控技能培训、教育教学准备、疫情防控物资及后勤保障物资等内容;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模拟演练、舆情应对、处置等内容。建立完善学校“日报告、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师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报告,“不能按时到校及身体异样学生”复课证明查验,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消毒与隔离等制度。

4.摸排建档。全面掌握外出师生员工返青时间,采取“一人一卡”“人盯人”措施,建立对返青师生、员工(含物业、保安、食堂、基建、外包等人员)管理台账(含返青前14天的身体状况、与其密切接触亲属涉疫相关信息、所乘坐返青交通工具相关信息),并督促其持续做好身体监测、居家隔离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等工作。返青人员在解除隔离后需经医学检查确认无恙,并持所在社区(村)出具的告知书、证明等资料方可入校返岗;省内跨区域流动的师生员工登记其返校前14天旅居史及健康状况,若无外出或发热症状即可返岗入校,报到后继续实行岗位健康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5.物资保障。各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筹安排辖区内学校的防控物资保障工作,以在校生数、校舍面积为前提科学测算本地本校防控基本需求,广泛联络、多方施策,按照开学后1-2周的使用量合理储备消毒物品、口罩、体温测量仪等必要的防控物资,保障开学前储备到位。维护洗手设施,满足师生洗手需要。设置专门垃圾收集容器,规范收集处置废弃口罩及废弃消毒物品等。

6.教学准备。结合开学时间组织教职工提前返岗,开展各项准备工作。抓紧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提前备课,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疫情防护培训和教学专业培训。全面检修教学设施设备,协调教材教辅资料按期到校,满足开学需要。 

7.环境卫生。联系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安排专业人员,在开学前对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人员(卫生保健人员、班主任、保洁、门卫和食堂从业人员等)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和科学测温、消毒等工作技能,并在开学前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重点做好教室、宿舍、浴室、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活动室、办公室、实验室、厕所、临时隔离场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动场所的清扫和消毒,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全面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

8.安全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集中力量,开展学校安全大排查,重点对校舍、消防、食品、校园周边环境等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查找学校安全工作方面的漏洞和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台账、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加强管控。加强巡逻力量,加大校园巡逻频次和力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妥善处置,消除问题隐患。

9.隔离措施。各学校应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5版》的要求,规范设置数量相当的隔离观察场所。隔离观察场所最好为独栋楼宇,若条件有限,可选择顶层宿舍、整层作为观察室,每人一间,专人负责隔离人员生活服务管理。隔离观察场所醒目位置应设置显著标识牌,提醒无关人员不得靠近。规范隔离观察(留验)对象的信息登记、核对与交接,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和观察症状体征等程序,掌握隔离观察对象的健康状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向所属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并按要求规范处理。

10.家校沟通。向全体家长发出开学告知书,告知家长学校面临的疫情风险和学校为确保校园平安、师生健康所采取的措施。提示家长关注学生在家期间的身体健康状况,教育孩子少出门、勤洗手,不去人员聚集场所,以适当方式加强体育锻炼,调整作息规律,合理膳食,加强营养,为返校复课做好准备。对近期返青的孩子,按照当地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居家隔离。教育引导孩子关心全国疫情防控情况,引导孩子增强家国情怀、尊重和敬畏生命、遵守社会公德、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感恩他人付出,助推孩子全面成长,同时,家长也每天进行体温检测。对开学后,需要家长配合实施的体温检测、为走读学生提前准备好午餐等提出要求。提示家长,学生报到时,家长需要和学生一同签署相关承诺书,体温高于37.3℃的学生,暂不能进入校园。曾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学生,要具有当地的健康证明方可入校,无证明者暂缓入校或劝返。鼓励家长根据自身条件为孩子准备一定数量的口罩等防护用品。对暂不能或无法返校的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向学生和家长提供获取学习指导和资料的方式,制定后续入校后如何帮助学生跟上学业进度的措施等。

二、开学当日

11.师生入校。在开学前,确定可返校工作和上课的师生员工名单,把好校园准入关。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入学“第一天”。鼓励实行分学段、分年级错峰开学报到,有条件的学校实行网上报到。读生可由家长代为报到,合理安排错峰领书、入宿舍相关事宜,减少人员聚集;实行校园封闭管理,规范合理设置入学通道,减少出入口,只留一个校门作为出入口(左进右出)。校园内有家属区的,尽量另定出入通道。

12.健康监测合理安排人员和监测点,在校门口对入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一律核验身份,进行体温监测,体温正常方可入校,并向全校师生员工发放《告知书》,告知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强化出校管理,非经批准,一律不得离开校园,并结合实际,在学生集中返校时视情况增加校门开放数量,避免高峰时段人员聚集。从开学当天起,学校按照班主任负责学生、教务处负责教职员工、门卫负责进校人员的分工对师生持续进行健康监测。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由家长接送。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时,须全程戴口罩,建议途中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与车内人员、物品直接接触。

13.开学“第一课”。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组织开展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宣讲,重点普及戴口罩、手套、自我健康监测、个人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等防控知识。同时,在校区显著位置设置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栏,提升学生和教职员工疫情防控意识;加强师生思政教育,大力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推进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抗击疫情的信心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担当有为的决心;面向广大师生开展疫情相关心理疏导,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引导师生理性看待疫情,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消除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忧虑和恐惧心理。

三、开学后工作

14.严格晨午检制度。安排专人对在校师生每日开展2次体温测量,全面掌握师生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外省返青教职工和学生,建立体测台账。每日登记师生缺课缺勤情况,追踪缺课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要点为:发热、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如发现可疑症状者,应立即引导至校内隔离观察室,并在第一时间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同时通知其家长,联系定点医院就诊治疗,尽量避免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15.清洁消毒。以随时消毒为主,持续做好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密集场所卫生管理。经常开窗通风,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对地面、墙壁、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餐具以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为主,每次消毒不少于30分钟。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6.垃圾处理。做好卫生保健室和独立隔离场所产生的垃圾的集中、消毒和清运工作。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等;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办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类处理。

17.食品安全。进入食堂人员要带好口罩,在食堂入口醒目位置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督促师生进入食堂前做好手部卫生;落实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晨检工作;建立并落实自查制度、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集中用餐岗位责任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严格落实食堂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提倡采取错峰领餐、隔座就餐、分散就餐等方式就餐;在属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自备水源的防护,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通过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提供的学生生活饮用水开学前必须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在疫情未彻底解除前严禁到“小餐桌”“午托班”就餐。

18.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授课时必须佩戴医用口罩。坚持小班授课,不上合班课。教室学生课桌椅单人单桌,并拉开适当距离。体育课程教学、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各种班团队活动,不安排会导致密切接触的运动项目或活动。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教育学生在校内外尽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最大限度避免感染,咳嗽、打喷嚏注意曲肘或用纸巾遮掩口鼻。 

随时消毒措施 

一、消毒原则

以清洁卫生和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地面、墙壁等物体表面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

二、消毒剂的选择

表面消毒可以选择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75%酒精,手、皮肤消毒可选择碘伏和速干手消毒剂。

三、消毒方法

1.室内空气开窗通风为主,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手、皮肤以流水清洗为主,在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建议使用碘伏、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3.地面和公共区域设施可使用有效氯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顺序由外向内,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公共上课场所(如音乐室、舞蹈室、活动室等)每批学生进入之前都要进行一次消毒。

4.桌面、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等物体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5.餐(饮)具首选蒸汽、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干净。

6.毛巾、衣物、被褥等纺织品可用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或使用有效氯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作用15-30分钟后,按常规清洗。

7.厕所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内的表面应消毒手经常接触的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8.呕吐物、排泄物及分泌物直接污染的地面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可能污染的表面,处理污染物应带手套和口罩,处理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9.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指南》(肺炎机制〔2020〕13号)的要求,对校车、通勤车进行消毒,加强通风。

10.拖布和抹布等卫生工具应按照房间分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及时以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四、注意事项

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消毒剂要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存放时要盖紧盖子,不要放在阳台、灶台等热源环境中,不要放在电源附近。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酒精消毒液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禁止烟火,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码垛不得超高,防止坍塌。保证包装完好,无泄漏。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在室内使用酒精时,需要保证室内通风。使用前清理周边易燃物,勿在空气中直接喷洒使用。使用时不要靠近热源、避免明火,给电器表面消毒,应先断开电源,用酒精擦拭厨房灶台,要先关闭火源。使用时每次取用后应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家中不要大量囤积酒精。

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禁止烟火,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码垛不得超高,防止坍塌。保证包装完好,无泄漏。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施,配备灭火器材。建议配备洗眼器,人员配备耐酸碱手套等防腐蚀用具。使用含氯消毒剂需现配现用,按照说明书进行配置消毒,不应用温水、热水进行配置,配制时建议佩戴戴口罩、手套。如皮肤上粘上含氯消毒剂,快速用水冲洗。非必要时,避免使用喷雾的方式。不与其他消毒剂或化学制剂同时使用,避免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含氯消毒剂所释放出来的氯气对人体有害。大量吸入氯气可发生氯气中毒。

过氧乙酸消毒液储存应在避光、密封,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禁止烟火。码垛不得超高,防止坍塌。保证包装完好,无泄漏。应与金属盐类、强还原剂、强碱分开存放。储存在塑料容器内,不应采用金属物储存。原液储存区建议配备洗眼器,人员配备耐酸碱手套等防腐蚀用具。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施,配备灭火器材。使用应按照说明书进行配置消毒。配制时应注意防护,佩戴口罩,防酸碱手套和防护镜,加强通风。一旦接触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连续冲洗,严重时应及时就医。消毒时不要靠近热源、避免明火,使用时每次取用后应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

消毒剂运输时应采用危险化学品专用运输车辆,车辆证照齐全。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超速、超限。装卸时应轻装轻卸,堆码整齐,放置稳固,防止混杂、洒漏、破损。运输车辆需配备灭火器、泄漏处置物资等安全设施。

重点区域防控工作措施 

一、食堂

(一)岗前管理

1.到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食堂从业人员,要按有关规定至所住(在)社区做好信息登记,接受社区管理,早晚测量体温,14天隔离观察无恙后方可上岗。

2.食堂从业人员要抓好个人卫生,严格按规范洗手消毒,尤其是在制备食物前、加工制作食品之后、餐前便后、接触畜禽产品和垃圾后,要用流动水和皂液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手部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

3.食堂从业人员应尽量避免与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4.疫情响应期间有条件的学校应安排食堂人员全部集中入住专属集体宿舍,实行统一封闭管理,禁止外人进入,严格员工住宿、体温检测和出入登记制度,定期对宿舍区进行消毒,保持干净卫生、通风。

(二)上岗管理

1.每天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和餐前检查,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发热(37.3℃以上)、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的在岗员工,应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人员进行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对与其接触人员测试体温并进行医学观察。

2.所有进入食堂和在岗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上岗,且按规定及时更换口罩,疫情期间不得佩戴PE材质敞开式透明口罩。接触肉禽类生鲜食材、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戴一次性手套上岗操作,避免手部与食物直接接触。

(三)食材进货查验

1.严格做好食品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工作,确保来源正规可追溯;禁止采购、使用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禁止使用来源不明、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的食品;禁止采购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加强对肉及肉制品“二证一报告”的查验。

2.严禁采购、饲养、制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在食堂现场宰杀禽畜等动物。

3.要求供应商做好自身场地设备、送货人员和车辆的消毒防护等工作,建议不直接接触收货,由送货人按要求将货物送达指定位置,一定时间后收货人再去验收,电话沟通验收情况。

4.采购肉禽类生鲜食材应戴上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手直接接触,查验食材和其他物品前后要洗手。

5.对疫情发生前采购的食材进行查验,如发生霉变、腐烂、酸败或感官性状异常的一律不得加工制作食品。

(四)加工操作

1.食品加工制作要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要求,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食堂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食品原料安全,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规范原料控制、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留样管理。

2.肉蛋等菜品加工必须烧熟煮透,烹饪中心温度务必达到70℃以上。

3.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不得制作以生鸡蛋为原料且不经加热处理的沙拉食品。

4.确保餐用具严格清洗消毒后使用,餐用具的清洗消毒参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附录J《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建议优先采用热力方法消毒。

5.食堂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应当在餐后及时清除,并按照环保要求分类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并建立台账。

(五)场所清洁消毒

1.每天对加工配餐区域、就餐区域、操作加工、食品库房、专间、保洁设施等进行消毒,洗手间应配备洗手水龙头及洗手液、消毒液等。

2.保持加工区域和就餐区域的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并对空气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消毒。疫情解除前停止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重新开启使用前应规范清洗和消毒。

(六)配餐就餐管理

1.在显著位置张贴疫情防控知识海报,如佩戴口罩、勤洗手、排队保持距离等。

2.配备相应的测温器具,对就餐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如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疑似感染者,报告学校疫情防控人员,由专人送餐,不得进入食堂就餐。

3.在食堂入口设置洗手池,并配备香皂、洗手液等,有条件的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4.售卖人员一律使用经消毒的专用工具并佩戴口罩和手套,更换经消毒过的工作服,销售中少用语言交流,与对方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5.在疫情防控彻底解除前,食堂应实行错峰错时就餐,学生就餐尽量分散,且逐人定点定位。学生餐具由食堂集中消毒。

二、宿舍

(一)宿管人员管理

1.每天进行晨检,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佩戴口罩上岗。

2.实行学生公寓封闭管理。进入人员实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管理、实名登记验证并佩戴口罩。疫情防控期间谢绝外人来访。

3.发现发热(37.3℃以上)、感冒、咳嗽症状、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应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人员进行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对与其接触人员测试体温并进行医学观察。

4.到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人员,要按有关规定至所住(在)社区做好信息登记,接受社区管理,早晚测量体温,14天隔离观察无恙后方可上岗。

5.有条件的学校应安排宿管人员全部集中入住专属集体宿舍,实行统一封闭管理,禁止外人进入,严格员工住宿、体温检测和出入登记制度,定期对宿舍区进行消毒,保持干净卫生、通风。

(二)宿舍清洁消杀

1.每天对学生宿舍内外环境卫生进行全方位清洁消毒,尤其是楼梯扶手、门窗、电梯等使用频率较高区域,并定时对学生宿舍房间内部进行消毒。

2.宿舍内部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

3.设立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点,按要求分类投放废弃口罩、外卖餐盒等,及时对垃圾投放点和收集站进行消杀。

4.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与属地疾控中心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三)学生个人防护

落实必戴口罩、拒吃野味、勤快洗、减少串门、注意卫生、拒绝谣言、配合查验、科学就医八项措施。

三、图书馆

(一)场馆管理

1.在疫情流行期间,学校图书馆一律停止对外开放。

2.开学后,图书馆场馆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经学校同意后对师生开放。

3.正式开放前对图书馆进行预防性清洁消毒。

4.保持图书馆空气流通。保证馆内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5.保持图书馆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6.图书馆内应提供相应设施和条件,供读者和工作人员保持清洁使用,避免各类病菌接触式传染和交叉感染。

7.图书馆内电梯、楼梯、自助借还机、电子阅览器、触摸屏等公共接触区域,每天重点消毒。

8.对馆藏书籍进行杀菌除尘清洁处理,有条件的馆可以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9.定期对图书馆馆区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二)入馆人员管理

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2.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应进行登记并测量体温。

3.严格控制入馆人数,对入馆人员进行登记。

4.入馆人员自行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不佩戴口罩不得入馆。

5.对入馆读者进行体温测量,正常方可入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省教育厅网站,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20-03-04 18:05
下一篇 2020-03-05 17: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