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人,其中,慢性病老年患者1.5亿,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进一步增加了社会对医疗护理和照护服务的需求。记者走访了西宁市社会福利院,发现医养结合为老人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然而,护工人员短缺、后继乏人也成为一种困境……

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护工不好找

出生于1996年的李彩霞,实习的时候她就来到了养老院的特护区,照顾一些失能、失智、高龄老人的生活起居,毕业后李彩霞选择来到养老院工作时,家里人都极力反对,但四年来,这份工作给了她很大的触动,她也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养老机构都急需像李彩霞这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护理员,但总是难以留住人,年轻人根本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据了解,一些年轻护工从卫生学校毕业,有专业护理知识,因此很受养老机构青睐。但因为这个工作脏、累、苦,工资待遇低,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不少养老机构称,他们招聘的卫校毕业生,在试用两三天后就做不下去了,最多只能坚持两三个月。能坚持一年以上的都是些年龄偏大、不懂护理技巧的。西宁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张海新说,养老护理行业确实很辛苦,有时碰到那些脾气古怪的老人,确实很难伺候。而目前缺人,就是养老机构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因为,除了白天需要人手护理,到晚上也需要有足够的人手巡视,老人不比年轻人,夜间出现问题的风险非常高,而且,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这对护理员的要求就更高了。福利院的年轻护工,因为年轻活泼、有朝气,老人也很喜欢,但招聘难度非常大。养老护理并不简单,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低,一个护理人员要同时照顾8至10个老人,工作强度大。因为年轻护工一工难求,各养老机构也非常渴望留住人才。“卫校毕业的学生薪水一年比一年高,发现工作出色的,我们也加以提拔。”张院长说。针对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养老机构也慢慢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向智能化、专业化养老思路转变。

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都说现在社会找保姆难,其实,找护工比找保姆更难,找个好护工更是难上加难。”提起找护工的经历,市民王女士就头疼。
王女士的母亲患阿尔茨海默症几年了,今年母亲的病情又加重了,不仅不认识家人了,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从今年6月开始,王女士和家人找遍了省城各大家政公司,但护工一听说王女士的母亲是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时,都表示自己干不了。后来,通过在网上发布信息,王女士终于找到了一名护工,可是干了不到一个星期,护工嫌活太累,特别是还要给父亲清理大小便,护工说什么也不干了。后来,经过朋友介绍,王女士又找到一名护工,可后来她发现,这名护工别说护理了,连给母亲的卫生也搞不好,护理没几天,母亲的床便有味道了,身上也散发出难闻的味道。王女士给护工说了几句要搞好卫生的话,没想到第二天人家直接走人了。王女士只好搬到母亲家,下班后和姐姐轮流照顾母亲。对于王女士说的找护工难的问题,记者询问了一些家政公司的看法。“现在愿意干护工的人本来就少,如果护理的对象又是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有的家人都不愿意伺候,别说是护工了。”一名家政公司工作人员说。

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护工市场供需不足

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病房床护比要达到1比0.4(即1个床位配0.4名护士),然而,除了我省一些三甲医院能达到这个标准外,不少二级医院的病房床护比达不到这个标准,加上病人的逐年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明显比以前增加了,“每天一上班就忙得不可开交,打针、观察病情、健康教育……按时下班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了。”一名护士说。一名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认为,护工服务是一对一的服务,不仅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还要照顾病人的吃喝拉撒,显然,无论哪家医院都没有能力为每位病人配置一名护士专门护理。而如果病人进入医院的ICU接受完全护理,每天的高额费用恐怕是很多家庭无法承受的。“和专业的护士相比,护工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生活护理,但护工和护士一样都是值得被大家尊重的。如果现在社会不重视护工的培养和发展,那么将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年老后特别是患病后无人护理的局面。”李月美主任说。采访中,从事护工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和护工都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护工行业的发展,同时,将护工作为一个正式的工种推向社会,提高护工的社会地位。教育、医院等部门能够支持护工的培养和培训,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一对一办不到

对于多数养老院的经营者而言,硬件上的不足很多是可以克服的,最让他们为难的是护理人员的严重不足。据了解,西宁市社会福利院特护区需要特殊护理的老人有45位,一名护工要同时监护5位至6位老人。福利院下属的馨悦公寓有120位老人,护理人员只有28名,按自理和半自理具体分级后进行护理。福利院特护区大多是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工作量也非常大。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数量剧增,因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导致养老机构存在极大的护工缺口。同时,这一岗位还没有被社会正确认识,很多人包括护理人员自身都将养老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喂药、喂饭、倒屎倒尿等日常照料工作,社会上有很多人对这个职业有一定的偏见,因此养老机构招聘人员很难,想要留住护理人员更难,好多人刚培训熟练就走了。55岁的岳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强度大,经常一个人要面对五六个失能老人,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她干了一年便辞掉了护理员工作。“护理工作尤其是护理老年人十分辛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干。”福利院张院长说,养老院只能从社会招聘一些年龄稍微大点的人员,经过培训后再上岗,目前要实现一对一服务还不太可能。

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需求大,前景广

前不久,家住西宁的唐先生的父亲因为突发脑梗进了医院,因为唐先生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母亲早年去世,妻子身体不好,上初三的儿子学习正紧张,因此,照顾父亲的重任便落在了唐先生一人身上。脑梗造成老人偏瘫无法动弹,唐先生只得请假在医院照顾父亲,连续一个星期白天晚上守在病房,唐先生的血压升高了,但让他感到焦虑的是,老人术后需要长期护理,单位工作又忙,长期请假肯定不现实,找护工护理不仅价格高,而且找一名好护工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为此,他四处托人打听,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护工。唐先生的苦恼不是个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很多和唐先生一样的家庭面临重重困难。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人,其中,慢性病老年患者达到1.5亿,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社会对医疗护理需求巨大。然而,面临巨大的护理刚性需求,社会护理人员特别是能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我国现有专业护士350万,2010年将达到450万,显然无法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目前,社会对护工的需求至少在1000万。“护工的市场需求非常大。”青海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月美说。正是由于对护工市场需求的看好,去年,北京亿户家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青海医护家分公司成立了,这是一家专业为医院患者提供陪护服务的公司。而原本主业为医院后勤物业的青海红美医管家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近两年也开始涉足护工行业,并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到医院参加专业护理培训。省城从事护工行业的公司从2005年的三四家,到如今的几十家,还有不少是没有办理正规手续的个人从业者,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投入到护工行业中。社会对护工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而这种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即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应对。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得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子女不在父母身边,到外地或国外就业,于是,家里的老人便成为空巢老人。老人年龄大了,自理能力比较差,一些老人甚至成为失能老人,那么,这些老人的护理生活就离不开护工。即使子女在身边,一些多子女家庭照顾生病的老人都力不从心,更何况是独生子女呢?因此,护工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护工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

“护工荒”一直是困扰护工企业发展的一个问题。一些公司常常会面临有业务、缺护工的尴尬境地。虽然一些公司的业务和护工人数基本持平,但不少公司负责人还是有些发愁。现在公司里的护工以40、50人员为主,等这批人干不动了,“谁来补充公司的护工队伍?”很多公司都将用人的希望放在了卫校毕业生身上,他们也曾和卫校联系过,然而,前来应聘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年轻人都觉得和护士相比,护工不仅社会地位低,而且干活又脏又累,不少人宁愿干其他工作或者待业在家,也不愿意从事护工工作。”青海医护家分公司经理王淼无奈地说。据了解,护工的流动性很强,一般在一家公司能干上三四年的,已经算是老护工了。除了个别较大规模的家政公司或护理公司有数量不多的经验丰富的老护工以外,很多小家政公司招聘的都是临时护工,一些人主要是“打游击”,有活了就干一两个月,没活了就干其他工作。一些家政公司因为缺人,无奈放弃了这项业务。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人员,在这一行业的从业者寥寥无几,很多家政服务机构在这方面处于空白,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据了解,护工护理的大多是生活无法自理的生病的老人,一些老人的吃喝拉撒全部需要护工来照料,可以说,护工的工作又累又脏。同时,护工的劳动强度大,一些危重病人需要24小时陪护。虽然如今需要护工的人越来越多,但社会的偏见使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份职业,就连一些从业者自己也觉得干护工“不光彩”。“护工这个活不好干,辛苦不说,有些时候还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一些家属和护士瞧不起护工,觉得护工是花钱雇来的,低人一等,个别家属还给护工挑毛病,以此克扣工资。”一名护工说,“有些时候心里憋屈,真不想干了,别说让别人改变对护工的观念,就是我们自己有时都觉得有点抬不起头。”其实,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护工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个行业不规范,导致行业整体形象不佳,职业发展空间不大。同时,也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廉价的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和科技的发展以及适龄劳动力的下降造成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有关。同时,年轻一代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他们更希望从事的职业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多地享受生活。除了用人荒,价格问题也是困扰护工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服务价格低了,护工的工资就低,没人愿意来干;服务价格高了,患者家庭无法承受。因此,护工企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90后护工日志

午后,暖暖的阳光照进西宁市社会福利院的特护区,这里共有45名失能和半自理老人,照顾他们日常生活的有一些90后护工。她们年轻、勤快、有护理技巧,善于沟通交流,专职从事失能老人的护理工作。28岁的吴钰洁是特护区的一名护理员。讲起如何与老人沟通、如何给药、如何为老人做心脏复苏等技能,吴钰洁滔滔不绝,而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还不到两年。来养老院之前,吴钰洁是一名儿科护士,一年前选择做护工,是奶奶的去世给了吴钰洁很大的触动。吴钰洁说:“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去世前一直神志不清,脾气古怪,也不认识人。虽然学过护理,但是真正照顾起老人来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来到养老院,吴钰洁发现身边有很多像奶奶一样的老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需要关怀。干了一年多,吴钰洁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逗老人们开心,看到他们高兴了,吴钰洁也很开心。服务老人,就像服务孩子一样,特别是老人闹情绪的时候,必须要像哄孩子一样哄着他们,有的老人脾气不好,还会打骂护理人员,还有的老人闹绝食,有时候还要追着给他们喂饭。有时候老人发火了,也得耐着性子听他们发牢骚。但是大部分时间老人都是开心的,在这里结交了不少“忘年交”。吴钰洁说:“父母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也想尽自己所能获得更多社会认同感,也希望有更多热爱老年护理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在大家的印象中,护工一般都是40岁以上的人干,但是这些90后却干得很好。给老人翻身、擦洗、喂饭、做康复训练,她们都做得有模有样,年轻人精力比较旺盛,闲暇时间还给老人们表演小节目,讲笑话。就像一名女生说的,自己还不会照顾家里的爷爷奶奶,就要面对一群养老院里的老人,逗他们开心,接受他们发脾气,给他们喂饭、洗身体、换尿布。既然选择了,就早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是理想也是信念

35岁的闫永存,在养老院一干就是9年,负责一线主管工作,谈起这份工作,她说有苦也有乐,老人们因为年纪大了,反而返老还童,像小孩一样依赖于她们。“逗老人玩很快乐。”闫永存说。特护区的护理人员实行三班倒,每天上午8时40分,闫永存就要完成与夜班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对于一些重点病人,她都要亲自去看一下,随后,处理一天的护理问题。升任了主管后她的工作更忙了,除了要处理一些护理问题,管理好护理员之外,还经常要去协助其他护理人员做工作。在特护区,多数老人需要喂饭,她也要去帮忙。护理老人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别看只是简单的喂饭,也需要很多技巧。让闫永存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给一位失能失智、长期被病痛折磨的老人喂饭时,她刚把饭伸过去,老人一抬手就把饭打翻了,弄得她浑身都是,一顿饭能换好几次衣服。比这更难以想象的她都经历过,“有时候可能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就被叫去帮助好几天都没有排便的老人进行排泄。”闫永存说,对于这份工作,虽然一开始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有时候遇到一些困难或者家属不理解的时候也很崩溃,好几次想过放弃,但是每当看到老人把自己当孩子,十分依恋她们的时候又心软了。这些年,闫永存不断地迎接新来的老人,也送走了好多熟悉的老人,其实老人们要的不光是简单的护理,而是心理上的慰藉。她们的临终关怀,让老人们走得安详有尊严,她就觉得这份工作又赋予了她责任和意义。现在,对于特护区每位老人的脾性,她都非常了解,老人们都把她当自己的孙女,平时她们也会按照每个人的脾性和喜好给老人们讲笑话、做游戏,逗他们乐,老人们每天都很开心。闫永存说,有知识储备的年轻护工更符合现代护理的要求,她们也会通过技能大赛获得荣誉和职业资格,“时代变了,社会对家政服务的品质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青海,这种工作需求大、前景好,可为啥招人难?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西海都市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19-10-22 18:30
下一篇 2019-10-23 0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