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好 家乡美】喜看央隆新变化

【祖国好 家乡美】喜看央隆新变化

草原上的大电网为牧民送去了光明。才贡加 摄

【祖国好 家乡美】喜看央隆新变化
工作人员检修电网。才贡加 摄

 

3月5日下午,在祁连县央隆乡托勒村,村党支部书记角巴才让从抽屉里拿出几根没用完的蜡烛,回忆前些年的生活,“别小瞧了这些洋蜡,三四年前是用来照明的,如今却再也用不上了——因为来电了!”

央隆乡,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县城所在地八宝镇209公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央隆乡由于不通大电网,当地牧民多半靠蜡烛照明,因此,央隆乡也被戏称为“洋蜡乡”。

历史性的时刻是2019年12月28日,历经180余天的央隆35千伏输电以及配电工程正式竣工通电,这个地处偏远的乡镇告别了村里不通电,集镇电压不稳、光伏电能不足的历史。

“接通大电网后,牧民从生产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在以前,真是想象不到。”角巴才让亲身经历了牧民由蜡烛照明到大电网普及的转变,并享受到大电网普及后带来的各种便利。

角巴才让家的院子里有左右两排新旧不一的房屋,两排房屋之间空地上停放着一辆锈迹斑驳的手扶拖拉机,上面罩着一张破旧不堪的塑料布,看着有些年份。

角巴才让回忆,这辆手扶拖拉机的年龄比自己还要大,等到角巴才让长到十几岁能分担一些家务时,这辆手扶拖拉机就变成了他干活的家什。冬日里,他驾驶拖拉机去往8公里外的托勒河边往家里运冰;夏天到了,又往回运水。长年累月,家门口的那条土路,被他驾着拖拉机碾出了深深的车辙。“那时候没有井,牛羊饮水要到山外面的河边,生活用水就用这辆拖拉机一趟趟往回拉,遇到暴雨天或大雪天,只能牵着马去驮了,非常不方便。”

大电网接通后,托勒村村民陆续在自家门口打起了机井,从此吃水难成为了历史。角巴才让家有了机井后,手扶拖拉机也就此完成了使命,被他停放在两排房屋之间的空地上。

角巴才让家的机井就在门口不远处的围栏旁,围栏外,放着一排铁制水槽,从机井那头一直延伸到围栏另一头。牲畜饮水时,只要把水管接过去,电闸一开,清冽的井水就哗哗流出来,不一会儿便灌满了长长的水槽。

每天吃完早饭,角巴才让的妻子李毛措便挨个儿把十几个水槽灌满,紧接着打开栅栏将牛羊放进去,早上牲畜饮水工作就算结束了,“以前的冬天,牲畜饮水是我们的一大难题,早上河道结冰,牲畜很难吃上水,有时候到晚上才能饮水,如今,依托水井带来的便利,牲畜早晚都能饮水。”李毛措说。

大电网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跟着角巴才让走进院子里朝北的仓库,里面有3台冰柜,一组移动式光伏发电装置和一些杂物,3台冰柜里储存着牛羊肉、鸡肉、油炸馍以及一些蔬菜。

“有了冰柜,我们宰的冬肉都能存放到来年的屠宰季,蔬菜、水果也能保存很长时间。”角巴才让说,大电网接通后,家里陆续添置了许多电器具,用上了网络,这除了让生活更加便利之外,还悄然丰富了牧民以往单一的食谱。

通电三年多来,许多牧人为家里添置了电冰箱、电视、电灶、电饭煲、电饼铛等电器。除了这些,角巴才让还购置了空调和吧台式饮水机,并在客厅里安装了吸顶式LED灯和一圈蓝色灯带,还拉了宽带,让牧场里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大电网开通,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接受新事物的方式更加便捷了,角巴才让告诉记者,以前虽然买了手机,手机充电是个难题,有时候光伏没电了,手机电池只能在街道的商店里充电,商店有一台柴油发电机,每充满一块手机电池收2元钱,因此,很多牧民的兜里都装着好几块备用电池。

一晃三年,大电网的建设,推动了央隆乡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步伐,村级集体产业“一村一品”布局已初步形成,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渐渐趋向集约化、规模化、精深化。

托勒村也由此发生了以往几十年从未有过的变化,角巴才让告诉记者,2023年7月,托勒村集体经济“牧光互补”项目建设完成。村里把基地的6栋畜棚、库房、堆粪棚、饲草加工车间、冷库和配套的机械打包出租给养殖大户,将光伏电并入大电网,一举开辟出了“牧”和“光”两份收入渠道,全村集体产业发展走上了光明大道。

“这两天,乡上和村里都在学习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很多牧民早就通过网络了解了中央和省委的会议精神以及跟我们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这也是大电网接通带来的变化,有了电,有了网,我们还能享受到信息化的便利。”角巴才让说。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78)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4-03-10
下一篇 2024-03-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