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江苏所能 及青海所需 ——2023年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超额完成目标

2023年,江苏立足“江苏所能 青海所需”,深入贯彻国家东西部协作部署要求,苏青两省年度东西部协作协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成效显著,为助力青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江苏力量。

强化高位引领,做好统筹谋划

2023年4月14日至16日,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领党政代表团到江苏省考察对接,两省政府签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支援协作框架协议》,明确在产业、教育、医疗、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

2023年5月,苏青两省签订《2023年度东西部协作协议》,明确了全年东西部协作各项工作任务。两省13位省部级领导交流互访,推动各领域深度协作。及时拨付年度协作资金8.588亿元,印发《2023年江苏省东西部协作工作要点》,强力推进“十大重点工程”。

健全结对关系,落实帮扶成效

江苏23个县(市、区)与青海24个县(市、区)建立结对协作关系,双方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年度全部实现互访。

 

尽江苏所能 及青海所需 ——2023年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超额完成目标

 

截至2023年12月底,青海61个乡镇、124所学校、63家医院与江苏58个乡镇、137所学校、69家医院建立结对关系,江苏68个村、38家企业、28个社会组织与青海90个村结对共建,结对双方通过互派人才交流学习、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协作,帮扶成效更加明显,“苏青一家亲”的情谊更加深厚。

 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重点区域

江苏省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化结对帮扶青海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的通知》,并安排年度东西部协作资金4.45亿元(占年度总帮扶资金的51.8%),支持重点县发展。将到县资金的近60%用于产业发展。在常州市和南通市各举办1个青海高中班,重点面向15个重点县招生,首批100名学生顺利入学,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超半数来自农牧民家庭。向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选派2名干部、12名教师、10名医生、6名农技人员进行驻点帮扶。组织开展“江苏专家青海行”活动,20批300余人次专家分批在重点县开展“小组团”服务。

继续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倾斜,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投入帮扶资金17588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3个。在集中安置区及周边援建帮扶车间71个,帮助安置区1676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加强园区共建,聚力产业协作

组织江苏100多家企业参加“青洽会”“生态博览会”,签约金额超过65亿元。组织江苏企业进青海省海南州活动,组织招商组到上海、江苏等地招商。围绕建设青海产业“四地”,在南京、无锡、常州、南通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全年为青海新引进23家企业,到位投资50.2亿元,是2022年到位投资总额的3.4倍,也是2016年苏青协作以来引进企业到位总投资的2.5倍。

全省园区结对数量达16个,其中农业园区8个。常州天合光能、苏州阿特斯、连云港中复神鹰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落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已建成达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引入江苏新霖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00亿元实施美霖光伏大基地项目;无锡高新区与青海零碳产业园结对,无锡亿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与零碳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南京国家农高区与西宁湟中区结对,南京金色庄园公司计划投资400万澳元引进澳大利亚优良夏季草莓品种在湟中园区种植。

 

尽江苏所能 及青海所需 ——2023年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超额完成目标

 

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1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36个(占比60%),重点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甘德县,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称多县、治多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等地打造“千头牦牛”“千头藏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对接江苏农业科研院所,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转移转化,持续升级打造青海牦牛、犏牛、奶牛、藏羊、油菜、蔬菜、中草药、鸡蛋等一批特色农产品。

线上线下齐发力,深化消费协作

突出有机绿色,充分挖掘青海农畜产品资源,投入年度东西部协作资金7700万元,通过建仓储、生产车间、奖补等项目方式,积极打造青海拉面、化隆牛羊肉、同仁鸡蛋等一批特色品牌,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生产、提升品质、降低物流成本、增加销量,带动更多农牧民增收;打造11个省级示范销售平台,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开拓市场。通过“东部龙头企业+西部专属原料基地”“东部企业+西部企业”等多种形式,整合全省农特产品资源,引导青海企业“买全省”、助力青货“卖全国”。成功引入江苏企业供应链、市场营销优势,有效整合全省各地牦牛肉、羊肉、酸奶、牛奶、冷水鱼、手工艺品等特产资源,销往全国各地;组织青海企业到北京、深圳等地参加各类展会,在南京、无锡、常州、南通等地举办“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特色商品展”“青海农特产品江苏行”、现代农业博览会等活动,邀请300余家企业参展,现场销售和订单量超2000万元。在江苏开设青海农特产品展销店、直营店或专柜96个,将青海农特产品打入江苏高校、连锁商超和移动营业厅,推动个体“散卖”向企业“团销”转变。加大线上销售力度,积极推荐企业在京东等网络平台设立专区,培训直播代货人才。截至12月底,江苏采购、帮助销售青海农畜产品达4.6亿元,完成协议指标的9.2倍,是2022年的2.9倍。

深挖合作潜力,助力劳务协作

持续打造“青海拉面师”“宁姐月嫂”等劳务品牌,培育的日月山下农旅人、阳坡银铜器加工、藏毯艺匠、大通养殖业等获评青海省第五批省级劳务品牌,“丹噶尔绣娘”形象代言人冯海萍获评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

助力打造“青海拉面”地域品牌,大力推进“青海拉面”进江苏机关、高校、企业,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44所高校和江苏农垦集团等2家企业食堂、京沪高速高邮服务区等5家服务区达成进驻协议。首批进驻营业的14所学校、2家企业和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拉面窗口,日均营业额1万元以上,预计可带动劳动力就业60人以上、惠及30户以上家庭,实现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

组织江苏相关企业参加“春风行动”“红石榴就业行动”“雨露计划+”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岗位超10000个。盐城市与玉树市、称多县、杂多县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信息互通、联合招聘、共同管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先后输转120多人赴江苏就业。结合用工单位和农村劳动力需求,举办34期劳务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2094人次(脱贫劳动力846人次)。截至2023年12月底,帮助新增劳动力就业5143人(脱贫劳动力2106人),两项指标均是2022年同期的2.6倍。其中到江苏就业891人(脱贫劳动力509人),分别是2022年同期的2.1倍和4.1倍。

 

尽江苏所能 及青海所需 ——2023年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超额完成目标

 

 加强人才协作,促进民生改善

启动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举办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培训班136期,帮助青海培养干部人才17395人次。江苏共选派27名干部、217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青海挂职和交流,青海选派40名干部、184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江苏挂职和交流;两省教育厅签订进一步深化教育协作协议,江苏省教育厅在全国教育援青大会上作经验交流。江苏从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选派2名骨干分别帮助筹建青海理工大学、组建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组织多所江苏高校与青海本科、高职和中职学校结对共建。组织12所江苏高职院校面向青海全省对口招收329名青海中职毕业生。支教教师覆盖大、中、小、幼各学段,以一带一、一带多、组团式等方式助力青海教育发展;推动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牵头,江苏6所医院参加,采取“以院包科”方式帮扶海南州人民医院。首次将“心佑工程”扩大至青海全省,累计组织161名青海患儿赴江苏接受免费治疗;持续开展“光明行”活动,今年免费治疗90名白内障患者,累计帮助青海1677名患者重见光明。推动江苏14家采供血机构与青海10家采供血机构结对,帮助青海省提升供血保障能力;将重点县到县资金的10%用于“组团式”帮扶医院和学校。目前江苏共选派221名专业技术人才“组团式”帮扶21所学校、20家医院和13个农业部门。

创新人文交流,深化苏青情谊

会同青海省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合开展“江苏广播•大美青海生态之旅”活动,组织房车电台在青海12个重要景点直播,通过江苏广播多平台广告推送,组织1600余名江苏听众赴青海深度游,拉动消费近千万元,成为苏青文旅协作交流新品牌;举办“大美青海·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锡山化隆文化艺术节”“共和高原农特产品、旅游、招商推介会”,全方位推介青海文旅资源,助力青海旅游市场复苏,为促进青海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深入推进苏青两地文化交流,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2023年“青海湖”音乐节江苏省对口支援音乐惠民演出在海南州和西宁市巡演,广受好评;海南州组织民族音乐剧《遇上你是我的缘》演出团队赴江苏南京、徐州、常州、南通、盐城、扬州等6个设区市巡演。玉树州组织藏族童声合唱团赴南通开展“童声飞扬•感恩祖国”苏青两地儿童合唱交流活动,达日县等地组织文艺团队到高邮市开展文艺汇演。持续打造“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青少年交流活动品牌,组织两省300余名青少年开展研学、夏令营等活动;通过双方结对共建、广泛发动,累计筹集各类向青海捐赠、支援资金和物资折款总额达7520万元,为历年来最多,形成了江苏社会各界助力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新闻网,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11)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4-01-09 10:11
下一篇 2024-01-09 10: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