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绣”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见闻

立冬后的北京寒风凛冽,12月3日,中国工艺美术馆内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在这里展出。

让“青绣”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见闻

  绣品展示。

让“青绣”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见闻

  参观者与绣娘交谈。摄影: 张晓英

“青绣”是我省近年来全力打造的青海刺绣类非遗品牌。“青绣”品牌包括青海境内的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刺绣以及按区域划分的河湟刺绣、湟中堆绣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绣”是青海各民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写照。

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一面图片墙,是对“青绣”的介绍,让参观者特别是对“青绣”不了解的参观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占据半面墙的枕顶是展馆内的“网红打卡地”,每一位前来观展的观众都会驻足拍照留念,“这是枕顶啊,太漂亮了,太漂亮了。”身穿汉服的北京市民刘莉莉催促朋友为自己拍下与枕顶的合影。

不同于以往展览,此次展览展出的不仅有国家级、省级刺绣类的非遗作品,还有17位绣娘现场表演指尖技艺。

“这是做什么用的啊?”“这是针线包,把它拉开可以放针,合起来就是个香包。”绣娘给前来参观的北京市民孙伟玲和她的孩子讲解说。

“没有去过青海,所以对‘青绣’也不了解,刚才看了这些精美的作品,感受到了青海民间艺人精湛的指尖技艺,让我和孩子都开了眼界,对‘青绣’有了了解和认识,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去青海看看。”孙伟玲说。

“青绣”工艺、“青绣”服饰、“青绣”摆件……展览馆里,集中展示土族盘绣、湟中堆绣、河湟刺绣、贵南藏绣等技艺的1500余件作品亮相,让参观者透过交织错综的万千彩线,品味细密针脚中的悠悠情思,领略青海传统刺绣的别致韵味。

“我通过中国工艺美术馆的公众号,知道‘青绣’要来展出,今天特意早早地来了。”居住在北京的张百琴老人对记者说,“作为青海人,在北京看到家乡的这个展,我非常激动,也感到非常自豪。今天的展览还有传承人亲自在现场作示范,回答观众的提问,这种方式特别好,希望这种展览以后能多举办。”

看着门庭若市的展馆,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陈玉秀说:“这样的一个展览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青绣’,现场有好多人在给我们的绣品拍照,跟我们的绣娘拍照、聊天,看到这么多人喜欢我们的绣品,我特别激动,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把‘青绣’传承好、发展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专题部署‘青绣’发展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刺绣类各级非遗项目52项,各级刺绣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1人。‘青绣’就业工坊40家,‘青绣’培育工坊70家。‘青绣’已成为青海省广大农牧区群众通过参与世代传承的非遗项目居家就业、增收致富,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工艺。今天我们把‘青绣’带到首都北京,就想进一步地展现我们‘青绣’保护传承发展的成果,提升‘青绣’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广大的绣娘们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天的展览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观众的肯定,这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增添了更多的动力和信心。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青绣’旗下各类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同时引导广大绣娘在乡村振兴和创业增收上下功夫。”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吕霞说。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3)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