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深情越山海 建功新黄南 ——天津市对口支援黄南州工作综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深情越山海 建功新黄南 ——天津市对口支援黄南州工作综述
走在日新月异的黄南,天津印记已处处可见。图为黄南州尖扎县德吉村全貌。 张海麟 摄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深情越山海 建功新黄南 ——天津市对口支援黄南州工作综述
天津援青教师在辅导学生。天津援青指挥部供图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深情越山海 建功新黄南 ——天津市对口支援黄南州工作综述
位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天津援建企业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瀞度水厂。公保安加 摄

9月4日,由天津援青前方指挥部,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泽库县委、县政府主办的2023年泽库县品牌推介会暨“泽优牧品”主题市集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滨海文化中心召开。两地在人力资源、文化旅游、经贸往来等方面签订合作协议。

自天津援青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及下辖一市三县在天津市举办多场宣介活动,不仅让外界进一步认识黄南,走进黄南,也为黄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天津、黄南相隔近2000公里,平均海拔相差3000米,却难以阻碍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使命情深。10余年间,天津先后派出5批援青干部奔赴黄南,为这片土地焕发新彩贡献了天津力量。

援助帮扶硕果累累

走在日新月异的黄南,天津印记处处可见——州民族体育馆、尖扎县津缘广场、泽库津滨扶贫创业孵化园、同仁妇女手工编织创业基地、“天津·黄南”生态农牧业科技示范园、获得全省“五一”劳动奖状的“瀞度”,以及“党建领航+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德吉经验”……都已成为津青两地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

据统计,自援青至今,天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13亿元,逾90%的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实施了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智力支援、医疗卫生、“三基”建设六大类397个项目,一批批“甜水入户”“村村通”等民生工程落地,一个个“瀞度模式”“飞地模式”等以产业带动就业的品牌被确立实施,德吉村、来玉村等一座座易地搬迁村吃上“旅游饭”。

如何答好援青这一时代命题?天津市援青指挥部总指挥,黄南州委副书记、副州长宋建这样诠释:“援青人才要努力成为一颗‘优质种子’,在黄南州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传、帮、带、培’,为黄南孕育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留下一批‘造血式’的产业,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2022年,第五批天津援青干部人才95人被分配至30余个受援单位,队伍规模、人才类型、覆盖范围均创历年之最。输血的同时,天津援青还着力在造血上下功夫,围绕教育、卫生、农牧等25个行业部门开办137个培训班次,培训人数超过1.2万人次。

从海河之滨到金色谷地,“先做黄南人,再做黄南事”成为天津援青不成文的规则,援青干部一踏足黄南便下基层调查,入牧户寻访,将所见所闻纳入援青工作实际当中,扎实践行“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围绕智力支援、产业支援、民生支援、交流交往交融、教育医疗支援五个领域,精准打造“红沙棘”“梧桐树”“格桑花”“石榴籽”“春雨”五大品牌工程。

在青海启龙商贸有限公司河南县启龙牧场的生产车间里,一袋袋充满蒙旗特色的咖啡被公司员工装进不同颜色的包装盒内,等待销往全国各地。

启龙牧场的绿色有机产品分为三大类包含14个品种,深受市场青睐,这离不开天津援青团队提供的产业帮扶。

河南县特色畜种雪多牦牛产奶少,产品转化利用不足;酥油风味独特,但加工工艺原始,导致保质期较短……

为此,天津援青团队进行多次考察,对当地产业发展优弱势作深入研究分析,并促成河南县政府与天津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绿色有机畜产品研究院,先后攻克了牦牛奶酪制作中的脱脂、发酵等技术难题。以此为基础,启龙牧场陆续开发出酸奶等6款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成为河南县规模最大的乳制品厂。

民生福祉泽沁民心

如今的黄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显著提升。在10余年的援青工作中,老百姓最为关心关注的医疗、教育方面的援建成果尤其明显。

今年3月,黄南州人民医院在天津市的协助下购置了第一台低温等离子电切设备,完成了黄南地区首例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地诊疗。

不断破零、填补空白,这样的案例在黄南州比比皆是。10余年来,黄南州依托援青平台,组织医务人员赴津培训,培养本土医疗技术骨干,推行“师带徒”培训,并举行了“名医进黄南”系列活动。让黄南农牧民更为感动的是,黄南与滨海新区签订的跨省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让他们可以享受到国内顶尖医疗资源,这一政策,惠及黄南州27万参保人员。

在教育就业方面,黄南州一市三县均在天津异地开办“黄南班”,在校生规模达430人,成为青海惟一全部县域在支援地异地办班的市州,同时在黄南州创新开办中高考科目全由天津教师任教的“天津班”,让黄南学生足不出户接受高质量教育。

针对本地就业机会少、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少数民族赴外就业意愿不强的现状,黄南州通过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以天津事业单位定向招聘为载体,探索建立本地青年人才“走出去”的新机制。

2019年,天津事业单位招聘黄南籍毕业生工作首次启动,在青海开启事业编制跨省定向招聘的先河;2020年,首批8名黄南高校毕业生赴津参加工作;2022年,两地建立每年招聘10名黄南籍毕业生的常态化机制;今年,招聘计划扩容至30个,以定向招聘拓宽精准就业的渠道,打开人社领域支援帮扶工作“大格局”。

民族团结花开烂漫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0余年来,津青两地从政府到民间、从干部到群众、从经济建设到文化、产业、医疗等其他领域广泛互动,开展交流活动年均300余批次、4000人次。

历史是忠实的记录者,为这场跨越山海的对口援助书写精彩注脚,让两地从“交往”走向“交融”。“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口支援工作重要部署,打造项目支援、智力支援、民生支援、产业支援、医教支援、交往交流交融升级版。”天津援青前方总指挥宋建表示。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从带头“结对认亲”,利用赴青考察期间,深入结对帮扶户送温暖的援建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到告别父母妻儿,离开富庶津门,深入高原牧区的诸多援青干部“用真心、讲真情、动真招”,将自己的一腔热血融入黄南发展大潮中。

“‘援友们’的白脸蛋儿变成了高原红,但这就是援青人该有的样子。”正如这句朴实且不失幽默的话语,奋战在受援地区各个岗位的他们,已个个具备了“援青人”该有的样子。

10余年来,两地全面开展结对认亲活动,通过话家常、帮思想、解难题、增感情,有力促进了援受双方交往交流交融,把党的关怀送到黄南农牧民心田,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在省市和州区两个层面合作框架的辐射下,双方签订了包括政府部门、经济功能区、公检法司、工青团妇在内的一系列帮扶合作协议,形成了“六位一体”结对帮扶机制,做好了“津青携手发展”这篇大文章。

今年7月,由天津援建的黄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和黄南州科技馆正式开馆。“两馆”分别体现黄南州历史、生态、文化等各领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融合之美,展示改革开放以来,黄南州通过科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历程与成果,成为津青两地携手同行,共筑梦想的见证。

进入“十四五”,天津援青指挥部按照“坚持一个总要求,突出三条主线,抓实五大工程”的援青工作思路,在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提升民生福祉、维护社会持续稳定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黄南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青海特色、黄南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4)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3-10-29 10:55
下一篇 2023-10-30 14: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