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原乡村 携梦启航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原乡村 携梦启航

海东市开展拉面技能培训。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原乡村 携梦启航

技能培训让致富拥有更多可能。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原乡村 携梦启航

养鸡产业红红火火。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原乡村 携梦启航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期间,青海各级党委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

脱贫,不易!巩固,更难!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认真谋划,精准发力,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高原乡村正携梦启航。

写好有效衔接的青海文章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写好有效衔接的青海文章,我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重大要求,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推进领导体制衔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并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现场解决存在问题。立足省情实际,在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优化帮扶举措,构建完善以1个实施意见为牵引、5项行动方案为抓手、7大工作体系为保障、N个配套政策为支撑的“1+5+7+N”政策制度顶层设计,推进政策机制衔接。

“既然到了乡村,就要不忘初心,履行职责,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曾在西宁市湟中区安宁村当了六年第一书记的杨勇,在这次驻村干部轮换时主动请缨,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像一颗钉子钉住了一样,坚守村庄,坚守着他的初心和使命。

推进机构队伍衔接,我省全面完成省、市州、县三级乡村振兴部门挂牌,开展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干部互派、业务互学,促进机构转型和职能转变。认真开展新一轮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共向1716个脱贫村、易地搬迁村(点)、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5221人。

腾讯集团腾讯云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共建高原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项目,开展全领域、全产业链合作;无锡市锡山区今年共有28个团组、228人次到化隆回族自治县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帮扶资金增幅达19%;加强与14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对口援青6省市的衔接沟通,持续加大资金、技术、智力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规划项目衔接,我省制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14项重点任务,在全省39个乡镇、225个村开展试点。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将原15个深度贫困县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扶持范围,同时确定10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研究制定22项举措,全力支持25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帮扶县建设。推进帮扶协作衔接,将苏青协作由西宁海东2市拓展到全省8个市州,主动对接江苏省,签订“十四五”框架协议,完成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计划。

铺就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持续加强“三专一平台”建设,在北京、重庆、南京、广州等地建设青海消费帮扶专馆;在省内投放消费帮扶专柜120台,将1600余款高原特色产品免费引入“青品汇”网络展销平台;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成38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357个乡镇服务站、2198个村级服务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年度销售额度达到了44.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9%……促进稳定增收,我省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全省累计认定帮扶企业351家、帮扶产品4043款。

严守防止返贫底线,我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2411”机制,常态化做好筛查预警和监测帮扶,截至12月中旬,风险消除率达80.7%。同时,将中央有效衔接资金的50%用于产业发展,持续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截至目前,组建961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涉藏州县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带动6.5万户牧民群众增收。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登上曾经不毛之地的塔拉滩,蓝色的电池板有序排列,远远望去宛若美丽的蓝色湖泊,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光伏产业园尽显眼前。

今年以来,省乡村振兴局持续加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开发村级光伏电站运营管理系统。全省73.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累计收益5.7亿元,其中,1622个脱贫村通过发展村级光伏,今年村均收益达到了34万元,带动7.7万户28.3万名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打造了全国质量最优、管理最好、效益最佳、成本最低的光伏扶贫“青海典范”。据农业农村部通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光伏帮扶电站各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或前列。

唱响逐梦新生活的奋进曲

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易地搬迁安置点来玉村,栉比相连的院落、极具特色的民宿与河岸宽阔的沙滩,在黄河的臂弯里浑然一体,犹如一幅水墨画映入眼帘。

今年,在来玉村高端民宿和商业中心综合体拔地而起的同时,尖扎县投入资金,铺就了一条800米长的沿黄景观大道,连接了来玉和德吉两村。

“作为‘网红打卡地’,德吉村吸引了很多游客,但是由于高端民宿和餐饮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尖扎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吉加说,尖扎县利用来玉村优势,打造高端民宿产业,开辟了从德吉到来玉一条完整的旅游链条。

提升脱贫质量,实施各类衔接项目1780个,我省通过实施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制定印发《关于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措施》,通过发展产业、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低保兜底等方式,实现了所有搬迁户有稳定增收渠道。

从一碗面到一种经济现象,“拉面人”用充满“青海味道”的“一碗面”走出一条致富路。“青海拉面”有力促进了青海东部乡村振兴的进程,海东市“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拉面培训模式,先后带动20万群众创业就业,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首条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被誉为“唐卡艺术之乡”的同仁市,全市10多万人口中,从事唐卡、堆绣、泥塑、石刻等热贡文化的从业人员达到4.17万人,月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聚焦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和易地搬迁户,我省持续加大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务工就业岗位,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打造“拉面经济”“枸杞采摘”等传统劳务品牌,不断拓展就业增收渠道。

站在新起点,启航新征程,这片雪域高原上的乡村,正奋力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记者手记:邂逅乡村感受前进的力量

在乡村的每一次采访都会邂逅一次惊喜,带回无限感动。当我沉下心来细想这其中最震撼自己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力量,奋勇前行的力量。

第一次到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至沟村,采访对象是一位独居老人,她拉着我的手用地道的方言介绍着生活发生的巨变;一年后,再次走进东至沟村采访东西部协作项目金露梅旅游度假村时,与老人再次相遇,她激动地告诉我,村里已经脱贫,还因为发展旅游出名了!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再次来到这里,深深感受到,东至沟村正与周边村庄一同手牵手组团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新征程中阔步前行。

东至沟村,只是青海乡村的一个缩影。“农,天下之大业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启航新征程,新的使命已重任在肩,新的号角已嘹亮吹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一场艰苦的跋涉,奋进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而在青海高原大地上,有一股力量,正支撑着乡村披荆斩棘。这其中,有奋进产业振兴中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有实现人才振兴中站在潮头唱大风的闯劲,有推进文化振兴时乡村文明焕发的干劲,有牢记“国之大者”、抓实生态振兴时的实劲,有充分发挥组织振兴作用的带头劲。

这一股股劲儿,在青海农牧区汇聚在一起,生产创新发展的力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的力量。这种力量让积极进取、拼搏赶超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强有力地推动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升级,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让每一个扎根于乡村的梦想拥有未来。

这一股股劲儿,在青海的广大乡村汇聚在一起,生成乡村振兴强大的内生动力,凝聚成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团结一致、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力量。因为这种力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正慢慢实现,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缓缓铺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正照进现实。

去邂逅乡村吧,你会汲取到奋勇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会遇见洒满阳光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31)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1-12-28 10:07
下一篇 2021-12-29 10: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