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春末夏初,正值马铃薯播种季节,走进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申中村奎儿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袋袋种薯整齐码放在地,农户正在为下地种植做准备。“合作社马铃薯种植面积450亩(1亩≈0.0667公顷),亩产能达到2500公斤左右。”合作社负责人晁奎介绍。

今年35岁的晁奎,曾从事蔬菜批发行业,2012年回村开始种植马铃薯,2013年成立湟源奎儿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助推产业发展,晁奎积极参加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起初,各种化肥简单混合就用了,后来经过学习,施肥方式和病虫草害管理都更加科学。”晁奎说,2013年合作社马铃薯种植亩产量1000多公斤,现在通过全膜双陇栽培技术和专门的马铃薯配方肥,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马铃薯品质更高,产量也进一步提升,亩产可达2500公斤。目前,合作社机械化率超75%,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在青海,马铃薯除作为产区农民口粮外,50%以鲜薯销售,其种植对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作为湟源县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当地立足马铃薯种植基础,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应用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通过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行轻简控施技术集成推广,形成了“马铃薯有机肥替代化肥栽培技术”“有机肥+N的配合施肥技术”等多项技术示范模式,对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效果显著。

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像晁奎这样的“新农人”的引领和示范带动。2021年,晁奎向农业部门专家请教新品种农作物生产技术,并积极筹措资金试种新品种,试种第一年便创造了可观收益,试种的新品种(薯冀张薯226号)平均亩产达2500公斤—3000公斤,比老品种(青薯9号和青薯2号)增产750公斤—1000公斤。

随着效益的提升,合作社将带动更多当地农户增产增收。晁奎说:“来合作社务工的大多年纪较大,不方便出去打工,在合作社务工每年能增加至少1万多元的收入。”

湟源县有2.05万公顷土地,近年来种植大户、种植专业合作社数量逐渐增多。据湟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刚开始种植的农户,由于品种选择和肥料把控方面的问题,产量并不高。像晁奎这样的合作社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湟源县因地制宜制定培育模式,不断创新培训思路和方式,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分产业”和省内外“理论课堂+田间课堂+基地参观+选树典型”的培育模式,对各乡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充分培训,重点推进重点区域产业带头人培育等专项培训,完成九期共465人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需要像晁奎这样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33)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4-05-07
下一篇 2024-05-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