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在“双创”星空中绽放“海西光彩”

走进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在“双创”星空中绽放“海西光彩”

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与入孵企业负责人交流。

创新创业,是永恒的追求。

2023年12月27日,记者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化的办公综合楼,简洁明快的白蓝色基调,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激情的脸庞……创新创业的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全州创新创业的主要承载地,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锚定目标,发挥优势,打造“科创平台”、建好“创新链”、优化“创业圈”,持续推进入孵企业及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双创”星空中绽放出“海西光彩”。

走进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在“双创”星空中绽放“海西光彩”
认真工作的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办公人员。
走进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在“双创”星空中绽放“海西光彩”
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的入孵企业工作人员。
从“0到1”的突破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客是带着很多想法而来。立足海西州本土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创新需求,我们希望这个创业孵化基地能成为引领、辐射、带动海西州创新创业的主平台,在进一步推动全州产业转型升级,促成高效共赢合作的同时,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添新动能、新引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就业服务局负责人由衷地说。

2022年3月,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应运而生。自诞生之日起,建设者就不断思考着如何进一步优化基地,全力打造好这个创新创业的主阵地。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产业热点,创业孵化基地不仅需要孵化、培育新生公司,帮助它们在最容易夭折的初创期存活并得以发展,更要倾其所能为入孵企业提供专业、贴心、近乎“全能”的服务。

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创业孵化基地既有专业服务,也有自己的看家本领。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的特性,坚持以“培训促创业、创业带就业”为核心,面向海西州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等各类创业者和多种行业领域创业主体,在“预孵→孵化→加速”的全生命孵化周期中,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供销渠道、科技咨询、宣传推广、资源对接等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的孵化服务。

数据无言,却振奋人心。截至2023年底,该创业孵化基地已成功培育出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青海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青海省科技型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均实现零的突破。

同时,海西州就业服务局重新审视发展走向和空间布局,依托基地以赛促创、以创助产,多措并举打造“双创”品牌活动,全力推动州域内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运营以来,组织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海西州选拔赛,共17个项目参加州级选拔赛,最终遴选5个优秀项目晋级省级决赛,2个项目荣获国赛“创翼之星”奖项;组织推荐6家企业参加首届“邮储银行杯”海西州创业创新大赛,组织推荐10余家企业参加第九届“中国民生银行杯”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孵化基地获得“优秀组织奖”。

走进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在“双创”星空中绽放“海西光彩”
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风采馆内的企业产品展示区。
走进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在“双创”星空中绽放“海西光彩”
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风采馆内的企业产品展示区。
“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创新平台孵化优质企业,优质企业催生更多创新动能。

青海卓雅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主打高原智慧农场的企业,超前的发展理念和技术层面的大幅提升,使其成为创新裂变的佼佼者。据公司总经理金琛介绍,公司“万亩高原‘草畜一体化’经济循环圈”项目利用高原良种繁育、智慧农业、精准饲料配方及野血牦牛冻精繁育等技术,培育高原良种、精准饲料配方及野血牦牛等产品,打造产品溯源平台,联结产业上下游,用优质牧草供应野血牦牛生长繁育、生物有机肥生产供应,有力支撑了“草畜一体化”经济循环圈运营。

前段时间,公司提交了《研发渔菜草系统》科研计划。谈及该项目的意义,金琛说:“渔菜草系统是通过鱼类、蔬菜和草类的联合种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改善环境质量。”

鼓励“双创”,贵在“放水养鱼”。在全力推动“双创”过程中,海西州推出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精准发力,切实做好减税降费、房租减免、创投基金发展等政策落地,这样的利好,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甜头。

在创业孵化基地,青海云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枸杞原浆榨汁生产线正紧锣密鼓建设。

公司总经理王淑琴说:“一直以来,企业得到海西州政府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力支持,享受到了房租减免以及很多优惠政策。当初决定把公司搬到这里,除了考虑到孵化器有一流的软硬件环境之外,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创新尤为重要,而孵化器有资源优势,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

平台优势正是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为企业提供的亮点服务之一。截至2023年底,基地共入孵企业44家,其中园内孵化企业36家,园外孵化企业8家。孵化项目成长性好、市场发展潜力大,涵盖了盐湖化工、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特色农牧、生态环保、数字经济、文化传媒、教育培训、技术服务等领域。

我们欣喜地发现,一颗颗创新创业的种子,在海西州这片沃土生根、萌发、壮大。

走进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在“双创”星空中绽放“海西光彩”
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照片均由宋翠茹 摄
搭好创业“桥” 拓宽就业“路”

创新增动能,创新促就业。

挖掘城市“双创”特色与潜力,促进创新创业效应叠加、赋能转化,海西州就业服务局大力探索双创发展之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发展契机,依托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让产业、技术、资本、人才加速在这座创新城市聚集。

“引导企业加速创业项目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把创新创业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是双创工作推进的题中之义。为此,我们从政策激励、双创基地建设、需求精准对接等多个层次,积极推进精益创业带动就业。”海西州就业服务局负责人说。

聚焦产业发展,保障重点企业用工。以深入常态化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为契机,海西州将保障重点企业用工作为促进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建立“部门动态跟踪排查+企业主动申报”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摸排长效机制,2023年为全州92户重点用工企业解决用工1497人。其中:为5户省级重点调度企业解决用工898人。

聚焦品牌效应,促进转移就业增收。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依托枸杞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动“海西枸杞采摘”劳务品牌提档升级,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就业增收。2023年,海西州枸杞采摘劳务用工规模达到73637人次,枸杞采摘劳务总收入5.89亿元,人均增收8000元。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海西州各类企业及创新主体对创新创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海西州瞄准双方需求,结合入孵企业实际情况,积极对接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成果转移转化,产学研用实现更大范围的深度融合。

我们看到,近年来,海西州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实际的工作抓起,不断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方式,落实落细惠民惠企政策,促进各类人群通过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致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数字为证,截至2023年底,海西州新增就业13580人,完成目标任务12500人的108.64%。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方面,登记1667,就业1505,就业率达90.22%。

也说: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方向明确,靶向发力,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双创’提供重要动力,全力帮助企业发展,最终实现占据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海西州就业服务局负责人的话语间,展现的是政府帮扶企业的态度,道出的是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

海西州因地制宜,抓住企业创新发展势头,一体设计创业孵化基地,提升区域创新创业功能,用“务实”和“创新”作答,跑出一路精彩,也为全省创新创业提供了借鉴。

海西州从“夯基垒台”到“厚积薄发”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创业需要抓住科技这个关键,服务这个基础,依靠科技创造新需求、培育新业态、塑造新模式,聚焦最有基础、最有优势和最需要突破的领域,铆足劲精准服务,一抓到底,助力企业发展走向新的春天。

需要聚焦地方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积极鼓励、有效引导企业参与重大创新,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学研合作、加速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让科技创新离需求更近、离实用更近,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需要通过搭建“双创”载体、完善服务体系、打造特色产业、助推创新创业等方式,强化创新创业服务及支撑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集聚平台,全面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全省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

需要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相关部门和地方从创新多元评价方式、科学设置评价周期等方面,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提高间接经费比例、加大绩效工资激励力度等方面,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从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相信今日之青海,随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将有更多企业勇闯“无人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更多“从0到1”的成功突破。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3)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4-01-03 16:50
下一篇 2024-01-03 16: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