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赋能绘就“金色”前景

“绿色”赋能绘就“金色”前景

金门源。摄影:孙长斌

 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青海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天的青海,正从三江源走来,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能源条件和生态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奋力建设产业“四地”。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高质量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青海的“绿色”与“金色”从未分开,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青海,生态持续向好;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金色”青海,高质量发展之路展现出广阔前景。一步一个脚印,青海“绿意”正浓,“金色”铺展。

  “绿色”变优 “金色”变强

  走进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生态光伏园,绿草如茵,风光旖旎,一眼望不到头的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宛如草原上一片“蓝色的海洋”,无声地汲取着太阳光,源源不断释放出绿色能源。

  咩、咩、咩……一声声羊叫声从光伏板下传来,洁白的羊群穿梭在光伏板间吃草休憩,这便是“光伏羊”。光伏发电,还能养羊。没错,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发展光伏产业的同时,积极与当地牧民合作,探索“光伏+”综合利用实现生态养殖附加值最大化。

  “光伏电站的建设,不仅没有破坏环境,而且减少了子阵区内的风速,有利于土壤墒情、退化草场的恢复,促进草场生长。”黄河公司光伏维检公司产业园项目部副经理吴世鹏说。

  随着各电站的建设,不但“光伏羊”享受到了日光浴的“VIP待遇”,每月清洗过光伏板的积水还能再次滋养草地,增加土壤湿度的同时加快了植被的恢复速度,形成了良性循环。

  通过光伏电站建设,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园区内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达到80%,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随着黄河上游龙羊峡、拉西瓦等数十座大中型水电站的相继建成,龙青河段增加了600平方公里的湿地面积,受惠耕地46.67万公顷,保证了黄河断面20年不断流……青海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清洁能源产业贡献着“金色”力量。

  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青海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努力发挥出青海清洁能源“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独特优势,真正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产业生态化之路。

  坚持产业生态化,青海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先导,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着眼于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青海特有资源禀赋和特殊优势,找准定位,明确思路,以打造“高地”和建设“四地”为支撑,构建体现青海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绿色”之美 “金色”之底

  盛夏的青海湖,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高山牧场的鲜花五彩缤纷;“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在蓝天、白云的环绕中,湖面平静得似一面镜子;遍地金黄的门源油菜花,绵延上百公里,宛如金黄的大海;神秘的翡翠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清澈湛蓝,色如翡翠,镶嵌在茫茫戈壁之上……

  “来到青海,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还能领略到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资源比想象中还要丰富一些。”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游客刘艳一家对夏日青海行期待已久。

  随着青海接待游客、旅游收入的不断增长,旅游精品路线不断涌现,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旅游+”模式创新发展。发展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对于立于高原之上、三江之源的青海来说,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如何真正实现生态产业化,青海在发展生态旅游业上打出了“绿色”牌,亮出了“金”名片。

  青海,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山宗、水源、异域、净土等诸多特点于一身,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源远流长,丝路南线、茶马古道、唐蕃古道在这里交汇融合。为进一步整合全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旅精品线路,青海围绕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大环线,积极推进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建设,先后推出三江源溯源之旅、国家公园生态体验之旅等生态旅游精品路线100条,7条精品路线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路线。

  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责任,始终坚定自觉地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使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青海人用心呵护的这片高天厚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也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最大优势。

  当游客如织成为七月青海生态旅游发展的写照,当“大美青海”壮美的生态旅游发展传遍万水千山,青海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了桥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实现协同推进。

   “绿色”之融 “金色”之路

  “绿电”+“枸杞”,会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农场,鲜红的枸杞果缀满枝头,等待着工人的采摘。枸杞烘干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放在以前,这也是令多数枸杞加工者头疼的一件事,“传统煤炉烘干炉体温度不好把控,温度过高,果实干瘪甚至果皮发黑,温度过低,果实易发霉。煤炉燃烧每天耗煤110千克,烘干枸杞约60至70千克,效率低。”诺木洪枸杞烘干厂负责人说。

  选择电烘,无疑是节约时间和成本的最佳选择。但是,以前电压不稳,一到夏天停电是常有的事,色选机、烘干机无法正常运转,上百吨的鲜果随时都有可能腐烂。对此,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抢抓机遇,在枸杞采摘烘干季节,大力走访枸杞烘干厂房,宣传介绍“以电代煤”项目的优势,同时优化改造网架。

  电力助力,让枸杞更红。都兰县供电公司宗加供电所所长李慧告诉记者,“诺木洪农场现有枸杞烘干厂70家,基本每家都已用电烘取代以往的煤炉烘干,我们通过引导客户错峰用电,增加临时变台,减轻线路重载,提升供电可靠性。”去年,国网海西都兰县供电公司投资2327万元改造升级电网,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55.01千米、0.4千伏线路6.65千米,新增变压器11台容量共2860千伏安,满足了枸杞烘干用电需求。还提出10余项服务措施,为重点枸杞加工用电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绿电”与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取得了经济发展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是青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是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迈出的扎实步伐。

  高质量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青海把高原地区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出口优势和发展优势”,努力实现发展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凸显,发展质量和效益越来越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

  【记者感言】高质量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一切产业、经济活动都必须有利于促进生态良性发展,举全省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青海的生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坚定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同时,独特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青海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位,必须把保护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当发展与保护发生冲突时自觉为保护让路。而保护,本身就是发展。因为我们用心守护好了高原上的草木生灵、万水千山,所以我们拥有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丰富资源;因为我们让青海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所以我们拥有了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的天时与地利;因为我们守护了一江清水向东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青海带来了新的机遇……实践证明,保护环境,是生态课题,更是发展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要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挖掘出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适于自身实际的产业。以盐湖开发为例。60多年来,奋进的盐湖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围绕盐湖资源禀赋的特点,已形成以钾盐、锂盐、镁盐、钠盐开发为核心,集盐湖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盐湖是大自然对青海的馈赠,而发展盐湖经济,则是青海把脉自身资源优势,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做出的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选择,真正实现了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今日之青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向世人呈现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今日之青海,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发挥青海特色优势,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青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34)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2-07-25 10:10
下一篇 2022-07-25 10: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