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千里“银丝”天上走,乡村振兴“绿电”助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千里“银丝”天上走,乡村振兴“绿电”助

清洁能源供暖的活动室让孩子们温暖、快乐地度过寒冬。摄影:王国栋

  当乡村遇上新型电力系统,当“保护绿水青山”融入百姓的生产生活……环保、绿色、低碳的能源便日新月异地延伸布展于青海大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绿电”发挥所长,赋能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引导社会节能减排,以乡村电气化、新型取暖、零碳乡村等项目建设,助力高原乡村实现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

  今天的“绿电”,不仅进入了广袤的田野乡村、进入了百姓生活,更是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光明路”。

  为村民带来零碳“阳光收益”

  在阳光灿烂的黄河两岸,一排排崭新的藏家风情院落呈阶梯状整齐排列在山坡上,这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这里的家家户户屋顶上,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有了光伏面板,德吉村村民家的光伏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平均每年每户能增收4000余元。暖暖的“阳光存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阳光收益”。

  随着美好夏季的到来,德吉村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村民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自2017年底开始,尖扎县7个乡镇30个贫困村中最先搬迁至这里的251户贫困户,生活也最先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绿电”帮扶下,“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成为当地发展新模式。2019年,德吉村25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旅游业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德吉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村”(德吉,藏语意为幸福)。

  在青海,像德吉村一样的光伏项目村共有1622个。这些村依托青海能源大数据中心建立的光伏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实现了全智能管控。通过运营智能化、实现收益分配精益化和发放流程全过程监管,确保电站电量全额消纳和电站收益及时结算。

  借“光”脱贫,是青海在发展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中探索出的有效经验。

  今年,青海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为契机,持续开展乡村级智慧能源服务体系研究,因地制宜建设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等一批特色零碳乡村项目。其中,在果洛藏贡麻安置新村打造清洁智慧用能示范,建设居民屋顶光伏、村集体光伏电站及配套村域储能系统,推动了村集体畜牧养殖大棚电气化改造。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千里“银丝”天上走,乡村振兴“绿电”助

青海电网建设者安全有序高空作业。摄影:汪晓刚

  智慧用能实现三江源清洁供暖再升级

  为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青海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以清洁能源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虽然已进入3月,但室外气温仍然低至零下20℃。在县藏文寄宿制中学的室内操场,十余名藏族学生脱去厚厚的冬衣在篮球场上激战正酣。学生们能在温暖的操场上奔跑嬉戏,得益于当地开展的清洁能源供暖示范项目。

  玛多县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零下4℃左右,年取暖期长达11个月,加上煤炭运输距离远、燃烧不充分等因素,造成取暖成本高、效果差、污染环境等问题。

  2017年起,国网青海电力开始建设偏远地区新一代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通过安装电热综合供储一体化装备、光热装置、热泵装置、储电储热设备等,解决青海偏远农牧区的供热难题,帮助农牧民告别烧煤、烧牛粪、烧秸秆取暖的日子,享受绿色新生活。地处偏远的玛多县被打造成为青藏高原首个全县覆盖的清洁取暖示范县。

  “绿电”频发力,创新不停息。2022年,国网青海电力创新交易机制,推动玛多县清洁采暖项目参与青海省新能源电力交易,引导蓄热式电锅炉在谷段蓄热,有效降低采暖成本,促进新能源消纳。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地的扶贫光伏接入农村电网,使农村配电系统由原来的放射状无源网络变为具有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有源网络,电网及负荷结构持续动态变化。

  今天,进入“十四五”关键期,在“双碳”目标背景和新型电力系统模式下,青海还将深入开展农村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等新型乡村负荷特性研究,着力提升农村就地就近消纳能力,打造零碳乡村示范项目……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千里“银丝”天上走,乡村振兴“绿电”助

学生在采用电采暖的室内运动场打篮球。摄影:王国栋

  电力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已连续5年进入一号文件。

  青海以“绿电”为媒,在持续打造稳定的农村电网、满足“三农”发展用电需要、助推乡村电气化基础上,深度挖掘电力数据应用价值,为数字乡村贡献电力数据力量。

  “从乡村振兴电力指数来看,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小红沟村等14个乡村得分低于7分,表明这些乡村振兴工作进度需要重点关注。”2021年10月25日,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向海东市政府呈报了首份《乡村振兴电力大数据应用专题监测分析报告》,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决策方面提供参考。而这份信息量满满的报告只是青海运用电力大数据反映乡村振兴发展的“精准画像”之一。

  近年来,顺着青海大电网,“绿电”已走进青海千家万户,而电力大数据也逐步发挥“电眼”作用。

  “湟源县宗家沟、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等乡村在我省乡村用电量中位居前列,可见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备受游客青睐。”基于青海国家电网数据中台归集的2019年至2021年客户用电信息、电力交易、光伏发展等数据,青海以全省两市五州38个区县360个行政乡镇、3893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对电量数据、清洁能源追溯、电力交易、碳排放等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从产业发展、幸福用电、绿色用能三个方面构建乡村振兴电力指数体系。从用电视角立体透视乡村振兴全景视图,反映各区县、乡镇、行政村发展成效评估和振兴成果,帮助政府清晰认识各区域行政村之间的发展水平与差距,总结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查找巩固扶贫薄弱环节。

  进入7月,也进入了青海最美好的季节。青海持续利用电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聚焦乡村旅游,不断完善监测分析研究,透过电力“天眼”收集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为全省特色乡村旅游事业提供积极服务,推进能源互联网与智慧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作者:芈峤 谢莉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千里“银丝”天上走,乡村振兴“绿电”助

村民坐在电热炕上纳鞋垫。摄影:王国栋

  【记者手记】为青海清洁能源发展深感自豪!

  随着能源紧张、煤炭价格暴涨,各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厚积薄发下,今年的清洁能源可谓是格外亮眼,追求者也是越来越多。“绿电”,也因此机缘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高“性价比”。

  然而,回首10年前,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为造价高、电力波动大等市场、技术问题,可谓是举步维艰。那时,“绿电”一词更多是作为电力企业与科研单位追求的一盏时髦“明灯”。

  2016年以来,青海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新能源,全力建设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特别是2018年国家能源局支持青海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以后,举全省之力推进示范省建设,全省清洁能源发展总体结构向好、发展态势强劲,形成了“1234”发展格局,即建成“一条通道”——青海至河南± 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两个基地”——海南、海西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迈上千万千瓦级台阶;“三项指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24%)、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47%)、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25.36%)位居全国前列;“四项技术”——百兆瓦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技术、光伏电池效率转换技术、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实现突破。

  如同逆水行舟,10年间,青海一个西部省份,经过埋头苦干、奋力拼搏,抓住了机遇。青海以清洁能源资源品类齐全,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第二,风能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前列,连续五年创造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成为全国清洁能源、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建成投运世界首个、目前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实现了弯道超车,成绩引人注目。

  这种敢为人先、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精神,让笔者深深感到自豪!(作者:芈峤)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22)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2-07-07 16:55
下一篇 2022-07-07 16: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