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帮扶牵引农业转型升级——东西部协作的“滨湖-民和”样板

消费帮扶牵引农业转型升级——东西部协作的“滨湖-民和”样板

无锡援青干部、民和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跃建(右一)在无锡市滨湖区万达广场推介民和农产品。

消费帮扶牵引农业转型升级——东西部协作的“滨湖-民和”样板

2020年11月21日,民和县在滨湖区的首家农副产品实体店开业。

消费帮扶牵引农业转型升级——东西部协作的“滨湖-民和”样板

今年民和县隆治乡苹果喜迎大丰收,深受无锡市民喜爱。

消费帮扶牵引农业转型升级——东西部协作的“滨湖-民和”样板

民和农副产品走进无锡政府机关食堂。

消费帮扶牵引农业转型升级——东西部协作的“滨湖-民和”样板

民和农副产品打包准备发往无锡市滨湖区。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看着准备发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的农产品堆成小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返乡创业大学生王晶总想起第一次接触“无锡市滨湖区”这个名字时的陌生和惊喜。

  无锡市滨湖区从最初的陌生城市,到今天成为民和农副产品外销的主要城市……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时代命题照在无数个普通的农户、创业者、帮扶干部身上时,除了责任和担当,更沁人心扉的是真情和温暖:一个江南水乡对一个西部偏远县区的真情,一批批“消费帮扶”订单对被帮扶地区农业一线劳动者的温暖。

  

  2019年7月1日

  民和的第一批“消费帮扶”农产品销往滨湖区

  滨湖区和民和县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的缘分早在2017年已经开始,但民和农产品真正成批销往滨湖区是从2019年7月1日开始的。

  “当时我们接到上级单位通知,称无锡市滨湖区代表团要来民和了解公司的农产品,还要带来几十万元的订单,感觉陌生又惊喜,陌生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去过滨湖区,惊喜的是对一个刚刚创业的团队来说,一次性几十万元的订单绝对算得上是大订单。”当时注册公司不到一年的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回忆说,时任滨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新宇带领滨湖区人大代表和部分企业家,参观民和特色农产品展馆,并现场签下70万元的“消费帮扶”订单,自此,无锡市滨湖区成为民和县农副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突破口。

  和“消费帮扶”承接企业签订的农产品采购合同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惠及农户?无锡援青干部、民和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跃建说,从第一批订单、第一份合同开始,就明确规定订单执行的规则:必须面向民和县原脱贫户、一般农户或者合作社采购;必须有采购合同、采购发票、交易凭证等详细台账。

  

  2019年9月20日

  民和县农产品首次滨湖推介会成功举办

  有了第一批订单的良好销售,民和县的农产品电商们开始谋划着到滨湖这片给了他们不少订单的土地上“秀一秀”。

  “那个场面太火爆了,我围着护裙给客人切肉,实在腾不开手,嘴里不停地喊几家企业的负责人收钱,十几个人都忙不过来。”时任民和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甘万旺是首次滨湖推介活动的参与者,当时火爆的场景让他难忘。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热销的场面,甘万旺和他带领的电商企业越来越明白:无锡市滨湖区是民和农产品的首选市场,一定要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的政策契机,让民和农产品走出去。

  展销带来的,也不全是信心。“当时对我们刺激最大的是,我们的包装太落后了,肉品上都有血迹,南方的消费者对这方面特别讲究,这让我们一方面觉得脸上无光,另一方面又明白下一步具体要干的事:帮助企业提高包装水平!”第一次推介活动成功举办后,甘万旺开始引导电商企业去研究无锡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毕竟政府只能牵线,持续的消费还要靠客户体验。

  

  2020年11月21日

  民和在滨湖区的第一家农产品实体店开业

  一箱农产品从民和县到滨湖区要“走”2000多公里,普通快递陆运要三四天,较长的运输时间和空间意味着较高的物流成本。

  “我们的一斤肉如果直接通过生鲜快递发无锡,邮费至少要10块,可如果我们在滨湖区有个中转站,完全可以先用冷链车大量运输到这个中转站,再通过二次同城配送,物流成本节省至少50%以上。”王晶说,超高的物流成本成为公司谋划在滨湖区开店的最初原因。更为难得的是,这一想法得到了滨湖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20年11月21日,首家青海海东(民和)消费扶贫农产品无锡旗舰店在无锡市滨湖区开业。这是一家普通的农产品店铺,但因为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的特殊背景,滨湖区副区长徐新宇,民和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跃建共同为民和农副产品“代言”。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通过加盟、直营等形式经营的更多民和农副产品实体店在无锡市滨湖区陆续诞生。“我们尽可能把物流仓前置,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的政策资源,在深耕无锡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周边的长三角地区市场。”民和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姜神存说,这将极大地缩短生鲜农产品从出库到送达客户手中的时间,给民和农产品在无锡市滨湖区的持续畅销提供支撑。

  

  2021年12月21日

  民和农产品在滨湖区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

  有了持续的“消费帮扶”订单,有了展销会搭台,有了实体店助力,民和农副产品销往滨湖区的数量年年递增,如今,滨湖区不仅自己采购消费大量的民和农副产品,更是成为了民和农副产品销往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的集散地。

  “2019年,滨湖区面向民和县消费帮扶农产品采购的额度是100多万元,2020年这一数字是200.7万元。”张跃建说,截至2021年12月21日,滨湖区面向民和县消费帮扶农产品采购额度达到602万元,带动农户229户,带动户籍人数1000多人。

  比600多万元的采购额度更有价值的是,因为滨湖区消费帮扶的订单,民和农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隆治苹果是民和果蔬产业的金字招牌,然而多年来主要以农户自销为主。在今年10月16日举办的民和第三届(隆治)苹果采摘节暨苹果电商节上,无锡市侨商会企业家代表团来到民和县隆治乡苹果园,采摘品尝后现场下单购买3000多箱苹果。隆治乡乡长王燕说:“今年,我们超过一半的中等以上规格苹果销往无锡市滨湖区。”

  今年是民和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年,也是滨湖区与民和县开启新一轮东西部协作起步之年,滨湖区将根据“十四五”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领域协作,全力打造东西部协作的“滨民模式”和“滨民样板”。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扶持政策,为农副产业振兴带来希望和信心。面对大量农业项目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如何卖得完、卖得好,从而反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滨湖区对口帮扶民和县“消费帮扶”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其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具体销售的额度,而在于为脱贫地区农产品可持续、市场化的销售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消费帮扶”不能是人情消费、强迫消费,而应是在政府的引导下,脱贫地区生产主体、销售主体为帮扶地区提供能够留得住“回头客”的优质产品和售后服务的可持续消费,而滨湖区对民和县的帮扶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影响的不仅是“消费帮扶”这一环节的交易行为,更重要的是,基于这样的良性互动,真正实现“消费帮扶牵引农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西海都市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44)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1-12-30 13:45
下一篇 2021-12-30 13: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