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让老百姓拥有家门口的“医靠”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让老百姓拥有家门口的“医靠”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就诊大厅,专职导诊医生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帮助。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让老百姓拥有家门口的“医靠”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一位患者向值班的医护人员咨询问题。摄影:苏烽

“从2013年开始患上了肾病,每个月都需要透析,经济压力大,而且县里的医院还没有透析室,每个月都需要去市里的大医院做透析,真的是身心疲惫。”这几日,对于家住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的宋元辉来说,能够在家门口的医院让远程北京的专家给自己看病,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躺在病床上的宋元辉长舒一口气说:“原本以为在家门口做透析已经是很不错了,没想到医院还请来北京的专家给我远程会诊,真的是帮我大忙了。”

在和宋远辉的攀谈中我们得知,自从2016年1月大通县人民医院开设血液透析室后,他终于结束了长达两年多到处求医的奔波。如今,更是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而这正是得益于大通县人民医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提升医护服务水平的具体实践。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通县人民医院始终秉承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不断强化院内重点专科建设,与省内三级医院签订了专科联盟合作协议书,着力提升医院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妇科、产科、重症医学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依托省外三级对口帮扶优质医疗资源,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先后引进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等5名专家定期来院开展各项医疗教学活动,着力提升医院综合医疗技术水平。

“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就是我们办实事的目标和动力。”走进医院13楼的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毕青华介绍着她救死扶伤的“战场”。而这个2019年12月才扩建升级完成开始试运营的科室如今已经救治了千余名患者。

“这是床旁血滤机,这是床头彩超,还有眼前看到的仪器都是比较先进的……我们过去只有2个床位,现在已经扩大了15个,平均每个月救治的危重症患者都在60人以上。”毕青华告诉记者,随着医院技术和设备的提升,看到一个个危重症患者在这里得到救治,心里很是欣慰。

当说起身为一名党员要如何帮助老百姓时,毕青华沉默了一会儿,随即坚定地说:“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让更多的农牧区群众受到良好的救治,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听到毕护士的话,在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陈驰连连称赞道:“我入院的时候已经心、呼吸、肾多器官衰竭了,是这里的医生整整努力了48个小时才将我抢救回来,真的很感激他们。”

年仅29岁的陈驰握着毕护士的手,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毕青华微笑地向陈驰说道:“你放心,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你的病很快就会治好。”在重症医学科里的5名医师和19名护士工作起来经常是日夜连轴转,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更是践行为人民办实事的使命,虽然不像外出就诊的医生一样,到病人家中看病诊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他们更多的是把这份实践,转化为汗水洒在了救治疾病,抢救生命的一线。

从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出来,我们在医院大厅的门诊挂号处看到一名医生正在人群中穿梭,时不时询问就诊的患者有什么需要帮助。

“一些老人不清楚怎么办理业务,我就带他们过去缴费、检查。”原来,这位便是医院设立专职进行导诊的马艳梅医生,从每天医院刚开门到下班,马艳梅不厌其烦地给当地前来就诊的百姓提供导诊服务,这一干就是7年。

“累吗?”“不累。”

看起来是简单的导诊服务,但由于来看病就诊的患者人数众多,马艳梅一天里承担的工作量很大。不过,面对患者和群众她依旧是笑脸相迎,热情地服务。她说:“医院里大家都努力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办实事,自己作为和病人离得最近的人,当然也不能含糊。”

从医院建设具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辅助诊断、远程医学教育等工作能力的远程医疗平台,到重点专科里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再到为群众面对面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大通县人民医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使出了浑身解数,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大通县群众受益,让老百姓真正拥有家门口的“医靠”。

大通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王成文介绍说:“接下来,我们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履行主责主业、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有机结合起来,以守护全县人民生命健康、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检验学习成效,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卫生健康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1-06-24 17:14
下一篇 2021-06-24 17: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