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驻村工作队员的“中国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或宏伟,或渺小;或平凡,或伟大。但无论是怎样的梦想,都驱使着我们踏歌前行,寻找希望。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无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怀揣梦想,奋战在扶贫一线。他们心中的梦想不是对自己生活的一份期许和愿景,而是撼动所有中国人的那个伟大的中国梦。

今年34岁的亓伟,是青海省交通运输厅驻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工作队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他用4年的时间践行着自己心中的那个“中国梦”——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从“一个下马威”到“一个也不能少”

2016年12月22日,一个普通的早晨,亓伟接到单位领导的询问,问他是否愿意去甘沟乡扶贫。如果同意,当天就要填表上报省委组织部。由于时间紧迫,刚刚接到询问的他,来不及多想便告诉领导愿意去扶贫,希望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决定,让亓伟在扶贫的前线一干就是4年。

回想起初到甘沟乡时的情景,亓伟历历在目。亓伟告诉记者,上报完名单的当天下午,他便同“第一书记”驱车前往甘沟乡政府。“由于当时川官高速未开,前往扶贫点要翻越浪塘山,当时我们行驶了近4个小时,没想到路途如此遥远,刚一出门就给自己来了个下马威。”亓伟说。

路途的遥远似乎只是扶贫路上的一个小小的插曲。次日上午,在甘沟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亓伟来到了自己将要扎根多年的团结村村委会,只见办公室房门紧锁,透过布满厚厚灰尘的玻璃望进去,办公桌、椅子上面也全部积着厚厚的灰尘,墙壁石粉脱落,水迹斑斑,村委会甚至没有卫生间。看到这一切,亓伟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说实话,当时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有点打退堂鼓,但转念一想,自己从省直部门到这里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吃苦、锻炼、学习,与村民们一同建设美丽乡村的。”亓伟笑着说。从那时起,亓伟转变了思想,暗下决心——习总书记常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自己一定要攻坚克难,努力工作,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就这样,亓伟开始了自己的扶贫生涯。

从一盘散沙到凝心聚力

2016年,亓伟来到民和县甘沟乡团结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扶贫工作。自入村以来,亓伟迅速转变思想,调整角色,坚持用情走访农户,用心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发展,多措并举做实事。

通过一个月的入户走访调查,亓伟发现团结村村情复杂,选出的40户贫困户致贫原因也很多,但关键问题是村党支部犹如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加之村上政务财务账目不清,财务公开不透明,村民意见大,导致村“两委”威信低,矛盾和问题重重。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亓伟想,要想走上脱贫路,首先要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于是,亓伟和其他驻村队员一道主动与乡组织部联系,积极制定整改方案,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学习,解决了党组织活动不开展、缺乏凝聚力等问题。“以前除了交党费的时候开一次会以外,村里很少开党员大会,更别提什么民主学习会了。现在开的会多了,有什么事情大家都商量着来,感觉真好。”团结村党支部书记马占胜感慨地说。

不仅在重大事情上村民有了发言权,村里还专门设置了政务公开牌,牌子上对村里的各项收入支出、互助金的使用情况等,一项一项都标记得一清二楚。这不仅消除了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误会,也增加了村“两委”的威信。曾经“一盘散沙”的局面如今已然好转。

从缺乏产业到跨越发展

扶贫要扶志,更要“扶实”。光是解决表面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的产业作为支撑,那么要想走向脱贫路也只是昙花一现。

2018年,亓伟再次被下派到民和县甘沟乡咱干村,这一次他开始在产业支撑上下功夫,希望通过产业发展让村民的脱贫路走得更扎实。

通过摸底调查咱干村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亓伟发现,村民家中劳动力每年通过外出务工或者挖虫草增加收入,缺乏稳定性,而且虫草的价格每年波动幅度大,缺乏产业基础。如何通过产业支撑让贫困户脱贫是当下难题,什么产业能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让村里的贫困户短时间就有收益?这是亓伟经常思考的问题。

于是,他继续对咱干村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亓伟了解到2017年通过产业帮扶政策,咱干村的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享受了畜牧棚改造政策,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一的羊棚,而且除了低保户外每个人都能享受产业扶贫发展资金。亓伟心想:“既然如此,这么好的政策就要好好利用起来。要从增加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入手,适当给予奖励,形成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然后一步步将咱干村的养殖产业发展起来。”这个想法在与厅领导和乡政府沟通后得到了大力支持。

于是,在村“两委”的召集下,咱干村召开了一次群众会议,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商榷到底应该如何奖励。“肯定是给养得多的人奖励,谁养殖得好,就给谁奖励。”贫困户米哈克说。“那我们家里人少,养得少,就一个劳动力还得出去打工,那奖励把我们家再奖不上呗。”米有奴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真正做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

最终,经过大家的商讨,乡政府决定给人均养殖超过3只羊的贫困户给予饲料奖励,养1头牛可顶替5只羊,养殖越多奖励越多。同时省交通厅也决定,先给每户贫困户发放3只羊,鼓励养殖;其次,给每户贫困户发放化肥,鼓励春耕。“没想到能领这么多饲料,这个冬天饲料不愁啦。”养殖最好的一户米哈克获得17袋饲料后笑得合不拢嘴。

通过近两年的产业发展,咱干村村民养殖热情不减,养殖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并且涌现出两户养殖大户,陈有素家养殖山羊100多只、米哈克家养殖山羊40多只和2头牛。就连村里的低保兜底户祁阿乙舍也养起了羊,希望可以通过养殖增加一份收入。

从平凡的人到不平凡的事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亓伟和工作队其他成员一道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村社微信群、村务公开栏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农牧业发展等以土地制度为重点的农村各项改革方面的政策举措传达到村社。“看着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我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扶贫4年来,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在总书记的号召下、在时代的浪潮下做着不平凡且有意义的事,我感到十分自豪。全面步入小康彻底消除贫困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伟大的中国梦就在眼前。”亓伟说。

4年来,作为同步小康路上的“先锋官”,亓伟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团结村“两委”,强健基层组织,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发展产业,推进精准脱贫。如今,团结村和咱干村均已脱贫。完成扶贫任务回到单位的亓伟,对于扶贫4年来的情景记忆犹新,“担负这一任务,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既是组织的信任,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亓伟常常这样激励自己。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部分。

一位驻村工作队员的“中国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海东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1-03-25 17:18
下一篇 2021-03-25 1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