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振兴–政务公开

【两会特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振兴--政务公开

  良好的生态是最大的脱贫“底本”。图为贵南县沙拉村新农村建设。洪玉杰摄

人民心声

希望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东村“第一书记”安伟强

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被派驻到东村去当“第一书记”的日子。因为自己大学所学专业与农业有关,帮扶农民朋友脱贫、巩固脱贫成果,我信心满满。如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2016年村子就退出了贫困村,但这几年看着村子发展越来越好,我打心眼里为村民们高兴。

如今全村725户2994人,年人均收入达11000元,村里有了老年之家、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东村40户121人通过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年底享受分红。此外,村里还有光伏扶贫项目。两年来,村里的合作社每年为330户村民发放耕地租金29.7万元。2019年,通过转移就业为63名村民发放工资12.5万元,人均年增收1900元。全村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消除,人均收入稳定增长,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全省两会正在召开,我也从中得知了不少新的消息。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虽然我们已经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但是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的短板,希望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对脱贫人口进行技能培训,并且给予回乡创业人员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他们投身到产业强、环境优、家园美的新乡村建设中。

两会直通车

全省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实际减贫53.9万人,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4元,年均增长36.8%,“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简短的几句话,记录的却是“十三五”以来,我省上下一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克服困难、不畏艰险、全力拼搏打赢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过去的一年里,我省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础上,开展“九大后续巩固行动”,协同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精神扶贫,强化低保兜底保障,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产业强、环境优、家园美的新乡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强产业筑牢脱贫根基

要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就必须筑牢产业根基,在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让脱贫群众在小康路上稳步前行。

“实现绝对贫困清零,意味着我省已经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省政协委员、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葱花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昝行建对于如今的脱贫攻坚成果有着深切的体会。“原来乡亲们都指望着自家的那几亩薄田生活,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搞起了土鸡养殖,合作社的规模逐年扩大,并且不断引导更多的贫困户、留守人员等参与养殖,由我们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达到养殖周期和标准后,将鸡和鸡蛋进行回收,在销售门店进行销售,增加他们的收入。”如今,跟随着昝行建一起养殖土鸡的脱贫户,一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最少的也能赚5、6万元。

所以,在昝行建看来,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基础。昝行建表示,农牧业发展始终是我省乡村发展的基础,是我省广大农牧民群众发展的依靠与依托。因此,我省未来的农牧产业必须向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扩大生态农牧业的产业规模和效应,同时要选择与市场相适应的产品,以便扶贫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而同是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省人大代表、西宁市湟中区海子沟乡福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海霞也认为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如今,汪海霞的合作社仅养殖基地固定资产已达到850多万元,并且2015年至2020年分别与海子沟乡10个贫困村的103户贫困户签订了仔猪发放和托管代养合同,使得每户贫困户平均增收3500元,带动产生效益20万元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我觉得这是十分正确的。”汪海霞认为,要想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除了继续给予政策扶持,人才储备也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同时技能培训也要持续,以便不断激发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

促就业激发内生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渠道促进就业。

“要不是党的扶贫政策好,我们村现在还是个脑山里的贫困村呢。”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说。靠着最初争取来的200万元乡村旅游扶贫资金,边麻沟村凭借自身优势搞起了乡村旅游,并不断扩大规模,让边麻沟村从曾经的穷山沟,发展成为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40万元的幸福窝。

如今靠着花海景区,边麻沟村民们不仅掌握了花卉种植技术,同时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李培东和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已发展成长起来的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到2019年底,全村合作社已由最初的5户增加到目前的133户,开办农家院56家、家庭宾馆10家,15户村民还在通往花海景区道路两侧摆起了特色小吃摊。这些都为村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

边干边学边发展,这就是边麻沟村发展的轨迹。李培东说,美好生活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是要让老百姓掌握技术,有讨生活的门路,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全面小康的道路才能走得又稳又好。

省政协委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新源镇党委书记达洛认为,脱贫攻坚成果最终需要产业的转化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但产业发展需要时间的积累,对天峻县这样只有畜牧业单一产业且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而言,扶贫政策的延续能够让扶贫产业得到有序发展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掌握技能,并吸引到优秀人才不断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为地区的发展增添内生动力。

抓关键做好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以乡村振兴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我们已经在着手准备乡村振兴的事宜了。”达洛说,新源镇的梅陇村和扎德勒村,已分别被确定为全省和海西州的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一张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

天峻县新源镇梅陇村,一个纯牧业藏族村,自天峻县梅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以草场承包经营权和牲畜入股,实行股份制经营”的“梅陇模式”成为了天峻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样板”。

生态是梅陇的发展根本,也是青海的生命线。达洛表示,新源镇将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以生态促发展,用好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接续资金,发展壮大生态畜牧业,拓展脱贫成果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今年的换届选举中,新源镇侧重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人担当村干部,这就是在为乡村振兴战略找带头人。”达洛认为,实施乡村振兴,领头人是关键。

汪海霞表示,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成果有序衔接乡村振兴的支点。“村集体经济不仅能够巩固和拓展现有的脱贫成果,同时能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提供产业和资金上的支撑。”与此同时,基础设施也是二者接续的必要“桥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能够免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

昝行建则认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省需要对部分脱贫时期的政策做一定的保留,并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适当调整,切忌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要总结脱贫攻坚时期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心得,拓展脱贫成果的同时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服务。此外,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体系要实现提档升级,以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郑思哲整理)

两会热议

平稳有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年,我省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础上,开展“九大后续巩固行动”,优先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和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协同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精神扶贫,强化兜底保障,加强日常监测和精准帮扶,全面完成反馈问题整改,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普查,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这样的成绩,让代表委员们振奋。开局“十四五”,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也是这次全省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嘉宾:靳力省人大代表、海东市平安区委书记

2020年,平安区紧盯脱贫攻坚短板不足,在贫困群众的吃、穿、住、行上凝聚力量,用好第一书记、抓好特色产业、做强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了弯道超车。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靳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们要坚持突出重点,壮大集体经济,以满足脱贫群众最关心的安居、乐业、有保障等需要为重点,依托区位优势和富硒资源等优势,结合脱贫现状,因地制宜,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广、带动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好到户产业发展,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人民群众从脱贫摘帽的新起点向着乡村振兴、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关键词:提升“造血”能力

嘉宾:潘立清省人大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

“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潘立清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青海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动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

潘立清认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因地制宜谋发展是出路。我们要打好政策“组合拳”,继续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切实激发和提升已脱贫群众迈向美好生活的意愿和能力,让各族群众“稳稳地”富裕起来。

关键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嘉宾:曹广超省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

当谈到“经过5年的持续奋斗,青海省在2019年底实现了53.9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话题时,省政协委员曹广超深知这一成绩的来之不易。

曹广超说,在新时期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传统产业为主,以新型产业为‘加速器’,推进乡村产业升级;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环境整治、基础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乡村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1-02-01 09:33
下一篇 2021-02-01 09: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