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青海汇聚决战脱贫攻坚非常之力

1.jpg

丰收的喜悦。湟源县委组织部供图

2.jpg

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 海西州委组织部供图

3.jpg

为联点帮扶贫困户讲解惠民政策。 省委组织部供图

4.jpg

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 省委组织部供图

“决战脱贫攻坚”,这是2020年最重要的词汇之一,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在收官之年取得决定性胜利,青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具体要求,紧密联系省情实际,坚持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贫困村、53.9万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退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强支部 引领脱贫攻坚

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极乐乡下和衷村生态土鸡二期养殖场,喂饲料、收鸡蛋、做消杀等工作按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现代化管理理念已在这里扎根,很难想象,两年前它还只是一个小打小闹的小养殖场。这两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下和衷村结合实际,盘活扶贫互助资金、发展生态土鸡散养、经营农村数字影院、出租集体农机设备,把资本“引了进来”,资源“用了起来”,从而让资产“活了起来”,资金“转了起来”。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每个村党支部打造成决战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开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从健全基层组织、完善组织制度、建强骨干力量、强化党建引领、从严教育管理、强化组织保障等6个方面细化措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明确9个方面28条措施,为全面提升村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出系统化全方位思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明确软弱涣散村的10种具体情形,制定问题、整改、责任三张清单,严格落实“四个一”措施,对36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回头看”,对108个新排查认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确保整顿一个、提升一个、巩固一个。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整合资金支持1622个贫困村实施村级光伏电站项目,扶持2358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7月,全省414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3145个,占75.8%。

湟中区田家寨镇田家寨村整合集体闲置土地,引入青海“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种植园,建成温室大棚、茶叶保鲜库等现代农业设施,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西宁市城东区中庄村仓储物流市场,总投资1537万元,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建成集仓储、物流、交易等三位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村党支部要唱主角、挑大梁。”湟中区共和镇葱湾村党支部书记祁永安在主题党日活动上的话掷地有声。实践证明,哪个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哪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就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配强干部 带领群众脱贫

按照“选得准、下得去、待得住”的要求,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深度贫困地区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全覆盖,确保每个村有3至5名驻村干部,并在稳定队伍、保障措施、严明纪律上想办法、谋实策。增强驻村工作力量,招募“三支一扶”人员担任驻村工作队员,选派选调生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驻村工作队员,并从省直单位和已脱贫摘帽地区抽调业务骨干到深度贫困地区帮扶指导工作。激发担当作为,创新建立村干部报酬体系。出台驻村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每年为每支扶贫驻村工作队安排不低于2万元经费,用于扶贫工作、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三类支出”。规范驻村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为驻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的导向,仅2020年,省市县三级共提拔使用驻村干部898人。同时,注重发挥优秀驻村干部示范引领作用,表彰优秀驻村干部。

现年55岁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第一书记李玉兰是我省扶贫干部中的优秀代表,从驻村工作第一天起,李玉兰就从解决和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手,争取项目抓发展,全力以赴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成为了深受群众认可和欢迎的领路人,并于今年1月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名单。脱贫攻坚中,广大干部在内心深处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扎扎实实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检验的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信任和支持,党群干群的鱼水深情历久弥新。

淬炼队伍 决战脱贫攻坚

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争先锋、作贡献,成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主心骨”。我省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明确县级党委主体责任,开展人选资格前置审查,动态管理。同时,从选、育、管、用、激励保障和监督等7个方面,严管厚爱村党组织书记。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对在任的村“两委”成员履职情况开展政治体检,动态调整。深化“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双帮机制,全省4500多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贫困村结对共建,14.5万余名干部职工与15.92万户贫困户结对认亲,教技术、帮产业、送温暖。

实施“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和“万名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培训工程”,组织两千多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后备干部赴经济发达省份学习考察和短期培训。创新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应上尽上、应培尽培”的原则,分批次、全覆盖对全省符合条件的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进行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设施农业与装备4个专业的大专学历系统培养。同时,将教育层次范围延伸到中专,开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的中职学历教育,有力提升了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做好群众工作的实战能力。依托省委党校、青海农村干部学院、县级特色党员教育基地,对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实现了全省4149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探索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鼓励和支持党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全省贫困地区成立的数千家专业合作组织中,由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的占19.8%。

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大力宣传、教育、组织和引导下,广大贫困群众对短期“输血”增收和“造血”致富的关系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宁愿苦干、不能苦熬”的观念逐步树立,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普遍发生积极变化,逐步摒弃了以往“等靠要”思想,通过艰苦奋斗和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更加坚定。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煎蛋煎蛋
上一篇 2021-01-28 17:14
下一篇 2021-01-28 1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