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系统工程思路寻求生态治理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由山川、林草、湖沼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无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

运用系统工程思路寻求生态治理之道

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青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对保障国家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委积极倡导生态立省战略,2018年7月提出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立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是党中央基于全局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青海省践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实中央重大决策要求、实施“一优两高”区域战略、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转变青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奋力走好具有青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高品质生活的支撑点、展现新青海精神的发力点,才能让青海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加快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仿照自然系统构造产业生态化系统,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依据生态承载力大小构造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生态化,对促进青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运用系统工程思路寻求生态治理之道

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构造青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产业化系统。生态作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第三只手,虽然决定不了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但能控制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生态的好坏可直接决定产业链的长度和经济总量,因为经济总量不仅取决于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力量和能量,更受制于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容量。三江源、祁连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极其脆弱、生物多样性独特、生态承载力有限,构造产业生态化系统,选择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必须尊重发挥自然生产力比较优势和生态第三只手的控制性作用,在有力防范、坚决制止社会生产力对生态可能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生产力对自然生产力的正效应作用,实现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正向耦合,使两种生产力形成合力,延长青海重要生态功能区产业链的长度,提高生态经济总量,促进青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运用系统工程思路寻求生态治理之道

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建设青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美丽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中华水塔”“地球第三极”,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如果把青藏高原生态破坏了,生产总值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青藏高原生态十分脆弱,开发和保护、建设和吃饭的两难问题始终存在。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大美青海,美在生态,这是青海的金字招牌。在生态保护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入灵魂深处,以实际行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统筹推进生态工程、美丽城乡建设,加强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促使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使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真正实现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使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让大美青海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经济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nannannannan
上一篇 2020-08-17 09:14
下一篇 2020-08-17 09: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