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那达慕

于我而言,草原并不陌生。

从小生长在牧区,对草原有着别样的感情,后来尽管因工作需要而调离了草原,但并不影响我对它的一往情深,反倒更加向往着生我养我的那片草原,敬佩着生活在那里的淳朴而善良的草原儿女。

马背上的那达慕

这些年,美丽神奇的河曲草原所积淀的深厚文化一直在滋养着我,感染着我……

河曲草原拥有许多美称:亚洲最美草原、九曲黄河第一湾、青藏高原南大门、蒙藏文化融合部、河曲马的故乡、欧拉羊的家园。我陶醉于河曲丰沛的文化,被它所传承的一项项民族文化活动深深吸引着,并成为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念想。

黄河南部蒙古族自从徙居河曲地区后,既吸纳了藏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又大量保留了蒙古民族原有的习俗,融合了周边藏、羌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先进思想理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成为蒙元文化与藏文化的有机结合体。“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就是这个民族引以为傲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域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群众欢乐喜庆的节日。

马背上的那达慕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那达慕”,一般于每年八月份在该县的腾格里赛马场举行,传统的“那达慕”主要有赛马、摔跤、射箭等比赛项目,如今还加进了棋艺展示及引人入胜的歌舞表演。

八月的草原是黄金的季节。这时的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气候温和,劳累了整整一个夏天的草原儿女在这个季节里团圆欢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草原儿女用多姿多彩的舞姿和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憧憬。

每年八月,周边四里八乡及甘肃玛曲、碌曲及四川阿坝地区的群众纷纷慕名而来,与河曲群众共庆宏伟壮观的“那达慕”盛会,共同参与传统的赛马活动。

马背上的那达慕

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在野花绽放、芳草茵茵的草原上,骏马长嘶,健儿齐飞,锣鼓声、歌唱声直冲云霄,无边的草原成了欢乐的海洋,各族儿女身穿盛装,载歌载舞,为绚丽多彩的草原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河曲地区的“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它在蒙古族群众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久而久之,“那达慕”便成为和谐草原和一个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象征,成为马背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品格。

蒙古族对马情有独钟,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驯马、饲马、赛马,因此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赛马是蒙古族人民最群情激昂的传统娱乐活动,因此,赛马就成为“那达慕”大会上的重要活动之一。虽然摔跤(蒙古语叫搏克)、射箭、举重这些传统民间赛事精彩纷呈,但最引人注目,深受草原群众喜爱的还属赛马。

马背上的那达慕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河曲马、内蒙古的三河马、新疆的伊犁马是全国的三大名马。而河曲马经过长期人工组群放牧,喜群居,好游走,性情温顺,气质文静,挽力强,速力中等,能持久耐劳,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骑乘,行走自如,长途骑乘可日行40到50公里,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河曲马在我国战争史上战功赫赫。汉朝时,为汉朝征讨匈奴立下过“汗马功劳”。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2010年12月,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及该县的赛尔龙乡和尕克村分别被青海省体育局授予“赛马之县”“赛马之乡”“赛马之村”的荣誉称号。在历届甘青川“格萨尔”赛马会上,河曲马最引人注目,屡屡摘银夺金,体现出独树一帜的魅力。

马背上的那达慕

赛马分“速度马”和“耐力马”两种。比赛开始,骑手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牵着缰绳一字排开,个个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彩旗,只等号角鸣响,骑手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间,腾格里赛马场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赛马作为一项传统的竞技比赛,赛的不仅仅是名次,对于粗犷豪放的蒙旗人来说,马是他们精神的象征,是好运的前兆。所以,赛马或观赏赛马,是看马主人驯养骏马的能力和本领,是马的智慧和力量的较量,更多体现的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蒙古民族不仅具有尚武精神,而且还具有智慧的传统和习惯。那种朝着目标勇往直前不服输的气概,就是蒙古民族精神的象征。而赛马,正是英勇的铁骑扬起飞沙,守卫河曲这片土地,守卫远古的图腾。

马背上的那达慕

蒙古语中把摔跤叫“搏克”。这项运动起源于13世纪的蒙古,是一种世代相传具有多层内涵的传统体育活动,既具有寓教于乐、形象动人的特点,又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内涵,也称为蒙古式摔跤。

“搏克”作为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各民族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那达慕大会上,搏克是不可或缺的比赛项目之一。搏克手往往身着镶嵌银、铜钉的皮革上衣,身着宽大的摔跤裤——这是用十五六尺长的白布、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的,宽大多褶,大方美观,便于活动。在其外面,还着一种无裆套裤,双膝部位绣有各种别致的吉祥图案,图呈五彩,底色鲜艳,它除了起着护腿、护膝的作用外,还起装饰作用。搏克手腰缠宽皮带,脚穿马靴或蒙古靴。有名的摔跤手还在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的彩套,彩条的颜色及数量不等,它是摔跤手在比赛中获得过多少名次的标志,也是著名摔跤手的象征。在民间,只有在一定规模的搏克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的搏克手才有资格佩戴彩套,而每拿一次冠军,就可在彩套上增加一条彩色布条。行家介绍说,彩套还代表着搏克手们的信念和意志。

马背上的那达慕

令人不解的是,正式比赛时这些身强体健的博客手们穿的却是藏民族的传统服饰。据介绍,河南的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受到藏民族地域文化的影响,吸纳了藏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达慕大赛中搏克的比赛规则和赛事风格都有了适时的改变。看来搏克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文化。

搏克比赛采用单淘汰制,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允许抱腿,只能借助手臂和腰部力量将对方摔倒,直至其躯干着地为胜。所以,交手要头脑灵活、眼尖手快、身脚敏捷,比智谋,比力气。此时,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头脑反应、现场发挥等方面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如今,河南蒙旗的那达慕大会已逐步演变成集民俗展演、招商引资、经贸洽谈、草原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会,是展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加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和企业界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

“关山初度尘未洗,扬鞭策马再奋蹄。”无论是象征智慧和力量的河曲马,还是展示力与美的搏克、体现团队精神的拔河,都是河曲儿女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精神的真实写照,其中渗透的力量和勇气之美,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拼搏,犹如草原亘古不变的宽广深邃,在一代又一代蒙旗儿女中得以延续、传播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20-07-10 11:02
下一篇 2020-07-10 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