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备辎重 秣马厉兵保战勤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救援任务,确保装备器材、信息通信、医疗救护、餐饮住宿等各类后方综合保障措施,是赢得胜利的关键。6月10日至12日,青海海北门源,青海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综合保障拉动演练火热进行。

未雨绸缪备辎重 秣马厉兵保战勤
演练营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西宁消防做到“精准保障、靠前保障”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古城村,山峦起伏,平川洼地与村庄紧紧挨着。

  “架子往后挪点,快来,搭把手……”6月10日13时许,一个瘦高的身影,扯着嗓子喊道。

  循声望去,谢志海黝黑的皮肤下,棱角分明,白色手套上已满是杂草。

  “老谢,这边需要四号杆”。

  “谢班长,按照画好的白线,帐篷还需要向右移动二十厘米”。

  10日清晨,为期三天的青海省跨区域综合保障拉动演练拉开帷幕。西宁消防参演人员迅速按照从严从难、断水断电,跨区域增援、全区域封闭,最复杂、最不利情况,开展营区搭建、饮食保障、卫勤保障、社会联勤联动等7项实地保障演练项目。谢志海是此次演练的装备技师。

  “先把绳子绑上,确定好角度。铁钩向下,别扯坏布。”看到有队员固定位置,谢志海赶忙提醒。

  十多名消防员分别站在帐篷周围,有的在调整帐篷骨架的外形;有的站在梯子上连接绳索;有的身体后倾,拉动帐篷四角,还有的拿着榔头,将地钉钉进地面。

  “一、二、三,起!”随着大家齐声呐喊,前方指挥部帐篷立了起来,营地旁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一台发电车提供整个指挥区和住宿区的供电保障,后方三台静音发电机对饮食区供电。水罐消防车为两个水囊补充营区用水,以此保证营区72小时不间断供电供水。”谢志海介绍。

  另一边,一名消防员将高原寒区班组宿营充气帐篷从包装袋中取出,拉平定位后,启动发电机,拧开阀门盖,连接充气泵。

  5分钟后,橙黄色帐篷就充好气了,谢志海用双手推了一把后,看到没有变形,拧上了充气阀。

  按照7项保障功能划分区域设置,三十多名消防队员同时配合作业,一小时内快速搭建满足100人住宿标准的充气帐篷10顶,四季餐饮帐篷1顶、就餐区凉亭10顶以及保障区凉亭4顶。

  “前方指挥部面积108平方米,可以实现与后方指挥部的互联互通,内设作战指挥、信息通信、战时政工、战勤保障、新闻宣传等作战单元,全方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撑。充气帐篷易于搬迁,内设单兵折叠床,地垫能防潮。”谢志海说。

  演练中,西宁消防人员灵活利用宿营车、发电车等车辆,在指定区域设置救援现场生活保障区,餐饮、淋浴、宿营、油料保障、热水供应、卫生防疫、医疗保障、供电照明以及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全员72小时自我保障物资也全部设置到位,真正做到“精准保障、靠前保障”。

未雨绸缪备辎重 秣马厉兵保战勤
紧急行动

  强化实地实装实战原则

  重大救援考验“蓝朋友”技术本领

  10日9时许,21辆消防车运输58名消防队员和4936件套装备器材,行驶在宁大高速路段,突然“砰”的一声,编队中的4号车停了下来,只见右后方内侧轮胎瘪了下去。

  “4号车爆胎,请装备抢修车支援。”故障车辆驾驶员通过对讲机说明情况。

  两名安全员迅速从车内拿出警戒锥,摆放至车后150米处,警示后方来车。

  几分钟后,裴迎晓驾驶装备抢修车到达。 “把发电机抬下来,连上充气泵,电线卷盘从车底甩过去。”一边说,裴迎晓一边戴上手套,用枕木把前后车胎垫好,支起千斤顶后,钻进了车底。

  演练的灾情假设为当日6时5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里氏5.5级地震,震中位于门源县浩门镇,震源深度12千米,需跨区域开展综合保障。西宁消防救援人员按照实地、实装、实战原则,迅速集结人员车辆及装备物资,向震中灾区挺进。

  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中,救援人员不仅要练就过硬的专业素质,消防车辆及装备器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基层消防队伍里的一名老班长,裴迎晓除了消防员这一身份外,还是车辆装备的“守护者”。36岁的他已经在消防队伍中工作了整整16年。

  此次演练目的地距西宁市约130公里,属于跨区域增援。裴迎晓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车辆油料充足、性能良好,按时、安全、顺利到达浩门镇古城村。

  演练现场,停放着发电车、饮食保障车、信息通信车、器材模块车、加油车等特种消防车辆,裴迎晓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他说: “每辆车都发挥着不可或缺并且不同的作用,参数、操作、管理、维修、检测等都很重要。”

  车辆抢修比武场地,六辆模拟故障车一字排列,设置好相同故障,裴迎晓和搭档对车辆油料输转、电力供应、轮胎等功能零部件故障详细排查后,根据经验他很快确定故障部位和原因,以最快速度开展维修工作,确保车辆正常启动运行。

  “来我们这儿,所有车辆都得挨个学,我在接车时也会向厂家学习专业技能内容,再教给大家。”裴迎晓说,装备技师的技能水平提高,消防装备的功能就能得到更充分使用。

  聊起与车辆装备器材的缘分,裴迎晓说还得从驾驶消防车说起,在一次出警过程中,他驾驶的移动供气消防车发生故障,急坏了大伙儿,这时一名老班长通过车辆发出的异响就把故障处置妥当,确保了任务顺利进行。那一刻,裴迎晓深刻体会到了不仅要会驾驶特种车辆,车辆器材装备的完整好用更是各项任务完成的根本保障。

  从此,裴迎晓也喜欢上了与车辆打交道,通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专业知识丰富、技能精湛的老班长。

  全要素全过程模拟现场

  有效提升参与重大灾害

  事故救援综合保障能力

  雨后的清晨,云开雾散,露珠沿着帐篷顶滴答,6月11日5时30分,草原上的营区炊烟袅袅。

  车厢内的空间是个小型厨房,装置有发电机组、电源控制盒,有车轮、车门和窗户,水池、炉灶、炊事器械一应俱全,饮食保障车里,炊事员宋长辉正往外移动着调料车。

  用手试了一下灶台的温度,接着往锅内倒入了半瓶水,宋长辉说,预热一下,不然一会儿炒菜容易糊,侧过身子,他往左边的锅里添加红枣南瓜,熬制稀饭,在右边的笼屉里铺了一层笼布,将花卷依次摆入。

  “早上要为70多人提供早餐,中午要为170多人做饭。应急救援必须要保证队员们的体力,我们必须做好后勤保障。”宋长辉说,前一天晚上他们就开始着手为次日的早饭、午饭做准备了。

  十多年里,多次参加拉动演练,宋长辉做起饭来有条不紊,但他2009年刚进炊事班学做饭时,也常常手忙脚乱,切菜切到手指,因不会翻锅,菜经常炒糊,没少挨批评。

  宋长辉笑着说,自那以后,自己一有时间就待在厨房里,了解熟悉各种炊具,三四个月后,他慢慢掌握了翻锅的技巧,菜也做得像样了。

  6时55分,听到移动音箱响起的起床号,演练队员们整理好内务,卷上帐篷门帘,依次到供水处洗漱。

  在就餐区域的凉亭处支好简易餐桌和马扎,铺上桌垫,摆好餐具后。三名战勤保障人员给大家盛饭。主食是花卷、大饼,牛奶和大米南瓜粥,副食是牛肉、虾仁、甘蓝、菜瓜,以及面包、果酱。

  一名后勤补给队员说,这些大锅菜做好后,会分装到快餐盒中,方便救援队员随时食用。

  宋长辉说,做饭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因为要为上百人准备餐食,最怕就是用高压锅做米饭,水量不好掌握,水少了做不熟,水多了就成稀饭了。

  “大家伙儿吃饭都不挑,有啥吃啥,但如果真是我没把饭做好,看到大家伙累了一天,心中会很难过,面对大家特别愧疚。宋长辉说,再好吃的饭菜,吃多了也会烦,就得不停变花样,我会跟专业厨师学习,也会上网研究一些菜的做法,尽量让大家吃得有滋有味。”

  “饭、菜和汤都是热的,味道比外面的快餐好,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鸡蛋和牛肉还能为我们补充体力。”一名参加演练的消防队员说。

  此次拉动演练在检验综合保障能力的同时,也设置了通信、政工、宣传等前突保障分队的实操考核项目。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人士说:全要素、全过程模拟真实灾害现场各项保障工作,有效提升了西宁消防救援队伍在“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下的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综合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西海都市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1)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20-06-12 09:40
下一篇 2020-06-12 09: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