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月嫂服务行业、解决全国青海籍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这些提案暖人心!

省政协委员们带着提案上会,有人关注母婴室的设立,有人希望解决全国青海籍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人倡导保护河湟文化……一份份提案里装着民生,聚着民意,连着民心。

规范月嫂服务行业、解决全国青海籍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这些提案暖人心!

西宁市大型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

现状:据不完全统计,西宁市0岁至4岁的婴幼儿约10万名,西宁市区公共场所母婴室只有十几处,主要集中在城西区和城中区,分布在商贸区、医院、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屈指可数,且现有母婴室使用面积小、室内设施简陋、安全管理和卫生消毒不到位,无法满足母婴群体需求。

民建青海省委建议:相关部门应关注和重视母婴室的设立,各部门形成共识,将公共场所配备母婴室作为公共服务发展和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建设的硬性指标;政府在新建项目中,尤其是在提升民生福祉的项目中充分考虑母婴室;加强对母婴室的管理;引导市民自觉爱护母婴室设施,文明使用母婴室。

解决全国青海籍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现状:目前,在省内外打工、经商的青海籍农民工越来越多,仅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就有4.6万人,其中拉面经营者3.1万人。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外出,如何像当地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此,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一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韩海英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统筹解决农民工子女异地上学的政策机制,确保农民工无论到哪里,其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省级层面建立区域间联系沟通机制,在农民工子女转学、外迁学籍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各地各级工会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切实当好外来农民工的娘家人,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为农民工子女在异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创造条件。

保护河湟文化

现状:青海黄河流域文化内涵丰富,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赋予了河湟文化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形态长期并存的特征,造就了河湟文化特有的体系,孕育出多姿多彩、生动鲜明的生活传统、文学艺术、风俗人情、方言俗语、民间工艺等,为新青海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成为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省政协委员马成俊建议:成立河湟文化保护领导小组,统领河湟文化保护规划和顶层设计;成立河湟文化研究专家委员会,专门从事河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将河湟文化保护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一体推进,按照国家公园省建设要求,围绕“一群两区多点”的战略部署,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特色小城镇和特色村寨,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文化数据库的建设。

做强做大青稞酒产业

现状:青海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截至2018年底,青海白酒类生产企业共42户,其中青稞酒生产企业30户,占全省酒类企业户数的71.4%。全省白酒销量2.28万吨,销售额20.24亿元,其中本地青稞酒销量2.2万吨,销售额16.34亿元,占全部销售额的80.7%;青稞酒省外销量达0.44万吨,销售额3.5亿元。青海青稞酒产业发展面临两大冲击,即在省外白酒品牌的冲击下,青稞酒市场份额被压缩;在省内小酒厂的冲击下,青稞酒品牌被稀释。

省政协委员高世俊建议:面对两大冲击,除需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作用外,还需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作用,为青稞酒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其做大做强,打响“青海青稞酒”品牌。适时引导青稞酒企业兼并重组,加强青稞酒市场监管,加大青稞酒宣传推介力度,推动白酒行业消费税改革。

加强学前教育发展力度

现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学前教育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保教质量明显提高,“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学前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与群众期盼和需求有一定差距。如: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民办幼儿园运营成本高,发展受限;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幼儿园基础设施薄弱,改造任务艰巨;部分幼儿园教学活动“小学化”倾向依然存在。

省政协委员吴文捷建议: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尽快完善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加强政策资金投入力度,稳定师资队伍,提升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发挥示范性幼儿园优势;着力补足学前教育领域短板,加快改革创新,推进学前教育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转变幼儿教育价值观念,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确保我省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将自然无痛分娩费用纳入医保

现状:自然无痛分娩在全国逐步推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913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国家自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我省被确定的第一批国家自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有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等10家医院,与其他省相比占比较低。自然无痛分娩费用未纳入医保体系,我国没有一家医院实行自然无痛分娩医疗报销,一切费用需自理,增加了家庭压力。

民盟青海省委建议:完善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制定无痛分娩支持政策,让产妇选择无痛分娩没有后顾之忧;全方位宣传自然无痛分娩的优势,提高群众对无痛分娩的认识,自觉主动选择无痛分娩;为医院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加强麻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师职业素养及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从业积极性,为自然无痛分娩的推行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保障体系。

规范月嫂服务行业

现状: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月嫂服务需求量逐渐增加。青海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是月嫂服务行业的自律组织,目前有61家会员单位,协会作为社会团体,除受民政部门监督外,专业主管部门并不明晰,协会对未入会的单位无从监管,使得月嫂服务行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月嫂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良莠不齐,月嫂服务行业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月嫂服务公司缺乏规范管理。

省政协委员代吉、张敏飞、吴晓琴建议:建立月嫂服务行业管理制度,制定月嫂服务行业管理办法,规范月嫂从业资格及培训内容,提高行业门槛和专业服务水准;明确月嫂服务行业的主管部门,督导月嫂参加培训、考核、评定,建立月嫂从业人员网络数据库,构建第三方评价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约束企业经营行为。

优化城市行道树种植

现状:城市绿化程度的高低和绿化水平的优劣,能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体现整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水平。我省城市行道树种植以杨树和柳树为主,树种较为单一,以西宁市为例,进入四五月,市区沿街栽种的杨树和柳树产生大量飞絮,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民建青海省委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完善城市绿化体系,兼顾实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丰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选择行道树时综合考虑气候、地域、生长环境以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绿化城市道路隔离带、引路、转盘道及道路两侧等公共地带,为城市构建特色绿化交通走廊;提高行道树品种的丰富度,将果树种植到小区花园和园林处,防止人为破坏;国槐生长茂盛,枝叶茂密,夏秋可观花、能遮阴,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打造一条“国槐大道”。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西海都市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1)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20-01-16 19:12
下一篇 2020-01-16 1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