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滩村:历史与美景并存

寺滩村:历史与美景并存
古柏参天
寺滩村:历史与美景并存
寺滩村委广场的雕像
寺滩村:历史与美景并存
峰峦叠嶂
寺滩村:历史与美景并存
土族阿姑刺绣
寺滩村:历史与美景并存
寺滩村全貌
寺滩村:历史与美景并存
远山雪峰

有人说,雕像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因此,城市的街头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雕像,让人时刻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如果我现在告诉你,在青海的一个农村里也有一座雕像,你会不会感到惊奇?这座雕像不仅是艺术的呈现,还是对历史的眺望与探寻。它就矗立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北部的寺滩村是一个民族与文化融合,历史与美景并存的胜地。

  历史演变的村庄

寺滩村并不难找,沿着平大公路,无论是从互助县出发,还是从平安区前往,大约25公里路程就能到达——这也是互助县五十镇名称的由来:它相距互助和平安恰好都是五十华里。

寺滩村地处郭隆沟内,郭隆沟基本是一条干涸的河床,它的末梢通往红崖子沟乡。郭隆沟内栽种了密密麻麻的白杨,夏秋季节,还有大朵大朵的马兰花在这里盛开。郭隆沟内并非寺滩村一个村落,沟的南面还有五十村。

寺滩村四面环山,山上古柏参天,峰峦峥嵘,形如八瓣莲花,这里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的佑宁寺就坐落于此地。由于佑宁寺历史悠久,寺院规模宏大,僧侣众多,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因此引来周边群众长期租种寺院管辖的田地做“庄户”,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而形成现在的寺滩村。因其地理位置在开阔的河滩处,又有寺院在这里,所以取名为寺滩村。

历史上的寺滩村地处汉藏过渡地带,是汉藏结合部,东接甘肃,西接青海“海藏咽喉”的日月山牧区,南接本县松多藏族乡。元朝时期,阔端王在这里的山上修筑城墙,气势磅礴,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迄今为止,元代古城墙遗址仍然清晰可见。整个城墙呈拱手型,南北两侧分别延伸至沟口的南北山坡石崖处,共有三百多米,西残墙有二百多米,东面则以石堆代替。

  文化与美景的融合

寺滩村是典型的土族聚集村落。美丽的风景加上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使得寺滩村成为近年来省内周边游的“打卡地”。

从佑宁寺景区路口一路向北,是刚修出来的柏油马路,驱车前行几分钟就能看见一条河流映入眼帘,这就是贯穿全村的衙门庄河,河水是由热尖山、郭隆沟和瓦窑沟的泉水汇集而成,多年来这条河一直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直到2015年村里通了自来水。沿河流继续前行,一位手持弯刀,催马扬鞭的将军雕像矗立眼前,这里就是寺滩村村委会所在。这座雕像是当地的“土主神”——尼达桑。据《佑宁寺志》记载:从前成吉思汗的部将格日利特带领部属来到这里,因其业力和愿心刚猛,死后化为大力精灵,隐身于郭隆山中。嘉色活佛用法力将其降服后,封为当地“土主神”,命其守护土族七大部落之地,土族信众尊称格日利特为“尼达桑”,意思就是当地主人。

因此,这座雕像承载了探索土族起源的厚重文化。

过了村广场,整个村庄尽收眼底。村子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茂密,溪流潺湲。远山雪峰玉屏,良田平旷直入眼眸。且有佑宁寺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曾有文人墨客来到这里,看到这美景后题诗“雄鹰展翅泉鸣涧,山道崎岖谒佛光。柏翠花红霜玉白,峰青水绿叶金黄。祥云絮絮诗囊满,紫气频频画意长。雅兴神山呈妙韵,闲情墨海送幽香。”这样美妙的诗句足以表达出村庄的山水美景了。

这里的居民一直保持着土族特有的传统生活习惯。他们的住房一般为土木或砖木结构的抬梁式建筑,方位靠山向阳。房屋木梁上雕刻有莲花、牡丹等图案,象征着平安、健康、富贵。院子正中有正方形的小花园,花园中心位置有嘛呢旗杆,旗杆顶端有木刻吉祥物,杆上悬挂印有经文的白布经幡,靠主屋的围墙顶部设有藏炉。以前村里的村民依靠种植和放牧来维持生计,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扶持,村里人依托这里美丽的风景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创办乡村旅游和民族特色产业,使这里的居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善。

  彩虹镶嵌的服饰

村里的土族居民大部分穿着颜色鲜艳,样式独特的民族服饰,尤其是土族妇女服饰上那艳丽的七彩花袖格外醒目。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谚语:“走起路来摆三摆,蜜蜂彩蝶赶不走,拂袖跳起安召舞,恰似彩虹下凡来。”这无疑是对土族妇女服饰特色花袖最有诗意的咏叹和赞美。关于这种服饰还有一个“七彩鸟”的美丽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受伤的七彩鸟降临人间,好心的土族阿姑帮它治好了伤。为了报答土族阿姑的救命之恩,临行前,七彩鸟拽下身上的羽毛,并根据羽毛上的颜色,教会了土族阿姑制作彩虹袖。花袖衫因此具有了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美感。但也有人说,七彩袖是土族先族可汗布勒为了给妻子缝制衣服,采下了天上的彩虹缝制而成。且红色象征太阳和幸福,黄色象征大地与丰收,绿色象征庄家和希望,白色象征牛羊与吉祥。虽然大家对色彩的象征说法不完全一致,但都表达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对世间自然万物的热爱和对生息大地的呵护。这里的妇女们将自己的智慧用灵巧的双手体现出来,把美丽的彩虹和鲜艳的花朵都缝在腰带上,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而不落俗套。

而土族男子的服饰则相对简洁一些,却一点也不失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气息。土族男子头戴毡帽,帽子的后沿向上翻,前沿向前展开,相传其样式是由清代朝帽演变而来。穿的衣服是小领斜襟的长衫,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有一块彩色图案,腰系花头腰带,裤子和鞋子穿的是流行的时尚款式,这也体现出土族服饰时装化。

多年来,寺滩村的土族和其他名族一道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变迁中,共同开发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并在这“彩虹的故乡”里,努力奋斗着自己的七彩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海东时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19-11-12 19:03
下一篇 2019-11-12 19: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