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玛沁县拉加镇抗击9·20泥石流灾害纪实

果洛州玛沁县拉加镇抗击9·20泥石流灾害纪实
位于玛沁县拉加镇的安置点,党旗高高飘扬。 张浩 摄

今年9月,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经历了入秋以来的持续降雨过程。9月20日21时许,受持续降雨影响,拉加镇黄河南岸塔垃隆滑坡带出现持续下滑推移,多处路面大面积断裂、塌陷,路基推移错位,国道G227交通中断。此次泥石流灾害造成18户牧户51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暂无人员伤亡。

灾害无情人有情,中流砥柱安人心。面对严峻的泥石流灾害,果洛州以及玛沁县各级党组织迅速反应、靠前指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灾各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线,战斗在前沿,一场艰苦战役在拉加镇打响。

果洛州玛沁县拉加镇抗击9·20泥石流灾害纪实
施工队加紧施工安装护栏板。王湘琳 刘伟 摄

  向“生命线”挺进

险情就是命令。为了使灾后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确保道路畅通是先决条件。在危急关头,公路人迅速行动起来,抢修受阻公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国道安全与畅通。

9月20日,接到险情通报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随即成立指挥部,安排省公路局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抢险队员率先赶到现场,查看险情,现场部署抢险保通工作。

按照指挥部指令,省公路局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组织果洛公路养护应急保障大队、大武公路段等救援队伍,对国道G227军功段、红土山路段塌方险情开展应急处置,与此同时,当地党委政府也纷纷组织民政、卫生等应急保障队伍集结待命,随时驰援拉加镇。

经勘查,泥石流滑坡造成上游军功段86万立方米山体土方量、下游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河北乡境内部分路段断崖式山体滑坡。由于事发路段处于拉加镇两端,外围救援力量短期内无法进入拉加镇,一时间,拉加镇犹如一座孤岛,被孤立在险情最中央。

省公路局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综合部部长李炳林介绍,该路段山体极不稳定,仅镇政府所在地就有近40公里较大的滑坡群,泥石流造成多处路面严重开裂、下沉,边坡上还有多处巨石裸露,随时可能滑落,引发次生灾害。

为打通拉加镇“生命线”,尽快恢复道路交通安全通行,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局应急预案要求,应急保障中心与果洛公路总段联合成立了公路保通指挥中心,就近调配设备车辆开展应急抢险保通准备工作。

同时,省交通运输厅倒淌河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也召集人员到位,开展无人机、山地挖掘机、长臂挖掘机、吊车等特种机械设备检查试运转工作,确保机械设备完好运行,随时待命至灾情现场应急处置。

此外,路政员们坚守岗位,在临近公路分流道口处现场指挥,对过往车辆实施交通分流,并及时发布公路通阻信息,保障交通,维护秩序。为了确保车辆人员安全,国省干线公路路网监测中心对该路段实施24小时监测以及信息发布,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近日,记者在沿途看到,事发路段扭曲变形,最大的裂口深度达到1.7米。公路养护部门已在该路段两端设置多处安全警示设施,封闭了原车道,临时拓宽路基维持通车,一根根巨大的支撑柱加固在道路两边的山坡上,防止落石造成人员伤害,形成一道道阻挡墙。

李炳林说,为加快施工进度,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还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不断调配机械进场,甘肃地质工程研究院、湖南省建设工程勘察院等省外合作单位也纷纷参与进来,开展抢险路段保通方案设计以及监测工作。各参建单位攻坚克难,发挥连续作战精神,及时组织人员、机械赶赴现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青海公路人的职责。

9月27日,施工单位集结完毕,进驻红土山塌方路段排除险情,便道打开后,紧接着,进入上游军功段塌方点,经过20天艰苦努力,10月17日,两处山体滑坡路段应急抢险保通工程基本完工,国道G227线解除交通管制,道路恢复双向通行。

有言道“十滑九水”。虽然已恢复道路通行,但根据滑坡现场实际情况,仍存在地表水侵蚀、抗滑桩间土流失导致路基不稳等安全隐患。目前各施工单位正通力合作,设置波纹管涵隧道、挖掘盲沟等排水设施,从沟底部将山体水分排到公路以外。

李炳林说,目前已完成卸载工作,进入回填反压修复阶段,开始填筑石渣、砂砾,圆满完成了此次国道G227张孟线滑坡路段应急抢险保通任务。接下来,将集中力量对滑坡体及周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整治,降低山体滑坡风险,预计11月底便可施工完毕。

  党员就是咱们的主心骨

拉加镇位于果洛州东北部,距州府所在地玛沁县70公里处,东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北与海南州同德、兴海两县为邻,其地形高山险峻、沟谷深壑,一直以来,都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区,尤其每年入夏以来,时而山石滚落,危机四伏。

2017年,拉加镇思肉欠村就因发生山体滑坡,造成3户牧民住宅被淹埋。“那一次真是触目惊心!泥石流造成的堰塞湖越来越大,如果不是各方面救援队赶到,整个拉加镇岌岌可危,后果不堪设想。”不少当地群众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至今心有余悸。

玛沁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人民安危放在首位,立足生态环境治理,将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有机结合,由被动避灾向主动减灾转变。

10月24日,在经历了数天的阴霾之后,拉加镇雨过天晴,透蓝的天空终于迎来艳阳高照,久违的阳光铺洒在这个不大的小镇里,显得暖意洋洋。

不远处的一片废墟旁,数辆挖掘机正在作业,路边,一辆辆装载机穿梭其中,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随风飘扬,一番忙碌的施工建设场面。是的,多少次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随时随地这面鲜艳的党旗激励人心!

灾害发生后,多处路面大面积断裂、塌陷,不少房屋相继倒塌,所幸,居住在这里的群众早已在数月前被分批次转移到河对岸的广场集中点,未造成人员伤亡。

位于镇政府对面的河南片区是全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泥石流过后,整个片区淤泥堆积,房屋残破不堪。9月21日清晨,当撤离到河对岸集中安置点的居民,纷纷走出搭建在广场上的帐篷,看着昔日的家园早已被泥石流吞没时,大家沉默不语,但他们内心更多的,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很多群众不约而同地跑过来,拉着附近巡逻干部的手连声说道,‘感谢党!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们早就被埋在下面了!’那一刻,我觉得几个月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关键时刻,党员就是群众的‘主心骨’。”

拉加镇党委书记南果才让介绍,对于此次泥石流,拉加镇做了充分的应对准备。早在今年5月下旬,拉加镇就把州县关于防汛工作要求、应对措施等告知每一户群众家庭,在汛期到来前,各村党员、干部对所有的山头进行排查,发现险情及时拍照、上报,排除安全隐患。

根据登记情况,镇党委政府将文化广场设为集中安置点,搭建帐篷,确保群众住有所居。入冬以后,按照玛沁县四级应急预案,对安置群众给予每人每天25元救灾补助标准,发放米面油和燃煤,此外,为了避免群众返回危房,果洛州委、州政府从州直机关、各县紧急抽调近300多名党员干部在警戒线外轮流值班,确保群众安全。

“动员群众搬离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谁愿意离开精心营造的家园?为了劝说不愿搬离的群众,镇党委号召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胸戴党徽,动员亲朋好友带头搬迁,安置工作非常顺利。”

南果才让说道,各村、社区安排专人对该路段进行24小时值守,监控山体变化情况,对拉加镇环山路进行全线巡查,对于可能出现的灾害点及时进行治理加固,并在附近设置了标志牌,提醒过往群众。

8月初,根据山体监测情况,玛沁县委决定,将剩余部分群众全部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不少一户,不漏一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县委书记熊元来要求拉加镇党员干部不畏艰难、冲在一线、连续作战,把抢险救灾第一线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场,同时,组织应急、国土、交警、乡镇政府等部门召开现场会议,研究落实地质灾害防控措施。

目前,受泥石流威胁的群众全部安置完毕。熊元来表示,下一步,玛沁县将继续按照省、州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科学研判灾情发展趋势,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减灾工作,争取早日妥善解决此次地质滑坡灾害问题。

据了解,此次泥石流事故共转移258户726名群众,其中集中安置46户181人,分散安置212户545人。

在安置的726名群众中,50岁以上的就占到将近一半,其中还有数名行动不便的群众。为此,镇党委将两层楼腾空,用于老人孩子等特殊群体安置,房间内放置了床铺、被褥等基本生活用品。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先锋旗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中,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风雨过后见担当

再大的灾难也阻挡不了人们灾后建设、恢复生产的脚步。灾害过后,玛沁县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住户周边情况进行检测评估,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部署安排,帮助群众逐步恢复生产和生活。

玛沁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才让尖措说,县委决定对受灾严重的117户468名群众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根据群众意愿,将采取货币安置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解决,其他受潜在威胁的群众计划搬迁至安全区域进行永久性安置。

为做好倒房重建工作,玛沁县成立了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拉加镇黄河南岸山体滑坡路段受灾群众搬迁及过渡安置方案,将倒房重置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受灾一线,逐村逐户调查摸底,规划选址,有序开展过渡安置工作。

走访中,尤其是对贫困户,给予更多的抚慰与帮助,了解他们的受灾情况和灾后诉求,激励大家坚定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同时,全方位、多角度搜集各村、社区受灾情况,为灾后迅速恢复重建掌握第一手资料。

此外,州、县、镇三级党委抽调精兵强将,成立灾后重建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现场处置、公共卫生、灾情核查五个工作组,分解任务,压实责任,统筹组织协调开展防灾应急处置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

连日来,该县各部门相关人员积极投身灾后重建,优先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优先恢复基础设施,抢抓时间、连续奋战、敢于拼搏,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

据拉加镇镇长李鹏年介绍,按照“先过渡、后安置”的思路,对年初提前排查隐患转移安置的117户468名群众,每人发放自然灾害生活补助250元,一次性发放燃煤补助800元,每户年发放住房过渡补助6000元,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为了保障群众生活,政府相关部门还鼓励引导市场经营户从西宁等地调运蔬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稳定受灾群众情绪,同时,由拉加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党员干部组建物资运输小分队,负责搬运、转运物资,鼓励群众自给自足,树立信心。

“目前拉加镇各商铺面粉、大米、蔬菜、食用油已恢复日常供应,燃油燃煤充足,完全可以保证供应各类机械设备施工作业。”

镇党委、政府组织党员干部与当地群众一起开展灾后环境卫生大清扫行动,以实际行动树立起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大家不怕脏不怕累,在脏臭的淤泥里挥动铁锹,志愿者在安置点为受灾群众送去食物,和他们聊天……

走进位于河南片区的拉加镇赛什托村,村道、院落,干净整洁,无不显示出当地群众积极的生活态度。

村党支部书记改拉说,全村有13户群众居住在泥石流事发点,由于及时搬离,没有造成群众伤亡。但即使如此,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和生活的不便。

“这几年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赛什托村有了自己的畜牧业合作社,每年都有分红。今年受泥石流灾害影响,合作社经营一时陷入困境,虽然没了生意,但大家还是心存感激,镇党委专门为合作社在河对岸腾出一片空地,重新修建了厂房,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改拉话语里充满感激。

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是和衷共济、多难兴邦的力量!灾害来袭,救援队伍在一线,党员干部在一线!各个单位、各族群众风雨同舟,筑起心连心的铜墙铁壁,凝聚起无难不克、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19-11-07 19:06
下一篇 2019-11-07 19: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