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古建筑:通天河畔的凝固乐章

藏式古建筑:通天河畔的凝固乐章
背依大山,面向江河的玉树古建筑群。

这片离湛蓝和绿色最近的玉树草原,犹如一朵盛开的雪莲花,在高高的三江源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凛冽的山风雕刻出高原最为雄奇的姿态,通天河畔,一个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藏乡古村落,像坐在深巷里沐浴夕阳的老人,向我们讲述着中国藏族建筑文化的故事。

沿着通天河深邃的河谷前行,一座座藏式古建筑在山坡上向阳而立,形似古堡,又如群楼,且独具康巴藏族民居特色。片石砌成的围墙、泥巴做就的屋顶、被风雨侵蚀后显得黝黑的石质门窗、还有屋角枝杈未被砍尽的檐椽……置身于这充满美感的石砌建筑民居,总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古老、凝重、肃穆的格调。

石头,俨然成为藏式古建筑物的主角,通天河两岸到处都分布着片页岩,这就为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屋铺路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无论是普通民居还是高大威严的碉楼,都用石头筑成,就连排水沟渠也是石砌而成,平凡的片页岩,在藏族人民的巧手组合之中,将藏地的石砌建筑艺术推向了极致,也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尼玛,是一位出生于传统藏式建筑工匠世家的康巴汉子,现任玉树藏族自治州藏族古建筑业协会会长。在尼玛的记忆中,父亲是建造传统藏式建筑的好手,每每出门干活的时候,都会专门带上他,木雕、石雕、藏式建筑特有的图案及构图等技术,都会手把手地教给尼玛。“那时少不更事,总觉得这是没用的东西,我想我的人生一定是另外一个样子。”尼玛回忆道。

跟随尼玛,我们走进称多县歇武镇直门达村直本仓故居,“直本仓”是指直本·罗文要周家族,是历史上管理通天河直门达渡口摆渡事宜的家族。

由于年代久远,直本仓故居外部围墙上长出了青苔,但建筑依旧很结实。要进入这里,着实要费一番功夫,门槛较高,厚实的木门如果从里面扣住,就很难打开。

走进一个昏暗的过道,里面放满了饲料和一些农具,当然,绝对不可缺少的一只牛皮筏子,时间的流逝让这只牛皮筏子看起来更加具有厚重感。过道的尽头是一个独木梯,这是将一棵大树从中间纵向砍成两半后,在半圆形一侧凿出台阶的一个独木梯。

尼玛带着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二楼,眼前豁然开朗。二层由居室、堂屋、厨房、走廊组成,房与房之间用横木墙体隔开,外墙留有烟道。上了三楼,房间明显比一层和二层小了许多,也低了许多,墙体、门窗、天棚、独木梯均为本色,不刷油漆。藏族石匠在建造过程中不吊线,不绘图,全凭经验就能使壁面达到光滑平整的程度。

“玉树地震时,通天河谷两岸用传统石砌工艺修建的房子很少有倒塌,我对先辈们精湛的营造技艺深感钦佩。”尼玛说。尼玛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家园应该是什么样子?藏式古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先辈生存而建造的场所,这是一种综合的建筑民居艺术,是一种立体、充满智慧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此,尼玛心中便有了一个继承先辈事业,留住藏族传统村落的容貌、留住世代传承的工匠技艺的梦想。他组织起身边掌握传统藏式建筑技艺的亲戚朋友,成立了一支重建家园的民间队伍,并于2015年创办了玉树市拉布民族古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一次偶然的机会,尼玛结识了著名藏族建筑设计师马扎·索南周扎。在马扎·索南周扎的引领下,尼玛对传统藏式建筑文化体系的了解不断深入,并积极参与了保护通天河流域藏族传统村落的行动。

藏式古建筑:通天河畔的凝固乐章
玉树古建筑仿佛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

玉树市拉布民族古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明确了公司的宗旨和发展方向——服务于藏族村落的建筑营造、寺塔古建维护、现代仿古民居建造以及非文物性质的古建民居的室内装饰、设备条件改良。

玉树古建筑依据山形地势,形成建筑形体有大有小、有繁有简,使单体建筑与总体建筑群有机结合,并与周边山、水、林、草等生态环境一起构成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在通天河流域存在着丰富的藏族传统村落遗产资源,在感受这些造型粗犷浑厚、挺拔有力的藏族山地建筑时,我们注意到,这些以单一或者集群面貌展现的建筑都有一个共性:对面是滔滔的通天河,后面都有一座山,藏族村落一般不去扰动河,而是去依靠山,体现出藏族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意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通天河流域的民族传统村落面临衰落、消失的处境。好在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玉树州在保护古村落的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大限度地“修旧如旧”,基本保持了古村落的原貌,对藏式古村落的建筑保护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对应的扶持政策,鼓励村民利用乡土建筑发展民宿、古村落生活体验区及观光旅游。在被文化部确立为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玉树州对于古村落严守“保护、传承、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突出玉树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促使玉树古村落形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的良性循环。

今年8月6日,以“民族村落保护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为主题的“2019中国古村落保护论坛暨玉树州第三届古村落保护学术研讨会”在玉树成功召开,更为玉树藏族古建筑的保护与相关技艺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尼玛认为,玉树的藏式古建筑历史是沿着通天河书写的,大江大河的雄浑与多彩、文明的悠远与传承、民族的质朴与浪漫都在这里一一体现。在这条河流流淌的地方,你能深切地感受到藏式古建筑是一种生命力量的象征,它凝聚了藏民族独特的智慧和才华,成为令人赞叹的建筑艺术瑰宝。

加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合理开发,是尼玛心中最为迫切的心愿,“每个时代的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都密切相关,传统村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想着逐步搜集、梳理传统藏式建筑工艺理念,把优秀的传统藏式建筑工艺申报为非遗项目,为现代藏式建筑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和传承好玉树藏族传统建筑文化,为让这一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尽一份自己的力。”尼玛满是憧憬地说。

藏式古建筑:通天河畔的凝固乐章
致力于藏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尼玛。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19-10-25 18:25
下一篇 2019-10-25 18: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