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地边,“初心”贴“民心”

蒜苗地边,“初心”贴“民心”
鱼山村的蒜苗地边,一场“特殊”会议正在召开。摄影:咸文静

“这几天你们都在这儿干活吗?工资咋样?”马林圃坐在地边上,转身问道。

作为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后,马林圃和乡上的干部们决定,通过和群众唠一次家常、帮群众干一天农活、听群众说一些困难,结合自己的分管工作,到群众身边收集意见,帮他们解决困难。

这不,9月26日下午,处理完手上的工作,马林圃就和党委副书记李国庆、主管农牧的副乡长武晓一起出了门,看到鱼山村路边的蒜苗地里二三十位村民正忙得热火朝天,几个人立马走了过去。

“我们都在这儿干了好几天了,一天咋说也能挣100元。”家住麻吾村的海买喝了口水,接话道。

搁在几年前,鱼山村不会出现这样的光景。作为新街回族乡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多少年来,鱼山村的粮食几乎没有熟透一说。

“收好的菜籽拿去榨油,颜色都是绿的。”眼瞅着老百姓靠种地都吃不饱肚子,乡上的领导决定调整种植思路,几经调查对比,发现种蒜苗是个好选择。

“祖祖辈辈都是种小麦、油菜,一听说改种蒜苗,谁都不愿意。”为了带动群众,2012年,马林圃做通了村上十七八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你两亩、我五分……大大小小加一起,那一年,鱼山村共种了3.33公顷蒜苗。

“奇迹”发生在秋天。蒜苗平均亩产达到了0.5万公斤。按照每公斤2元来算,一亩地的收入能达万元。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第二年村上的7名干部带头成立合作社,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12公顷。紧接着,27公顷、40公顷……曾经最困难的鱼山村靠着小小的蒜苗不仅一跃成为新街回族乡发展的佼佼者,还成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我们的蒜苗卖出去,人家洗一洗、打个包装,价格就能翻几番。要是这道工序能放到村上做,大家的收入还能再提高!”

看着眼前绿油油的一片,干部群众来了场“头脑风暴”。

“那肯定好,洗菜、包装还可以带动村民就业。不仅仅是我们村,周边几个村都能一起发展。”李德龙是鱼山村的党支部书记。马乡长的话说到了这个“蒜苗书记”的心坎里。

“另外,那个保鲜库一定要用起来。先储存一部分,等到市场价格上涨后再卖出去,收入还能更高。”武晓说。

“老百姓一没技术,又担心到时候卖不出去,这个工作还得你们村干部带头干!”李国庆话音未落,几个坐在远处的村民挪了挪,靠拢了过来。

看到“蒜苗书记”面露难色,马林圃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你大胆干,电费我们乡政府承担!”

“只要你们支持,我们心里就有底气!”王吉芳是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去年尝到甜头后,她今年一口气流转了3.33公顷地种起了蒜苗。今天这二三十个人都是她雇来的。

“我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马林圃大声说,有困难就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

“那这个假期我们再去外地转一圈、找找老板?”李德龙笑着问。

“要是在这里加工,那我们在家门口干活的机会就更多了!”不知是谁大声嚷了一句,大家一下子笑了起来。

笑声夹杂在充满蒜味的空气里,一下子传得很远……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19-10-12 09:51
下一篇 2019-10-12 1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