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省情,青海省积极推进健康养老

立足省情,青海省积极推进健康养老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省60岁以上人口达72.69万人,占总人口的12.05%。据测算,全省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近52万人,失能半失能的约11万人,高龄伴随着慢病失能加剧,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加重了家庭负担、提高了社会成本。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近年来,我们把健康老龄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力而行、量力而为,试点先行、积极推进,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促进居家社区健康养老。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重点加强对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为老年居民提供健康查体、保健指导、疾病干预、预约就诊、健康教育等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36.6万,签约率89.84%。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按照人均130元的标准开展健康体检,部分地区还将范围扩大至60岁以上老年人。积极探索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社区嵌入式、小规模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机构,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医养服务。推动中藏医诊疗、治未病、养生保健、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全省107所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有93所设立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或老年病床,99所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二是推动养老机构医养融合。稳步推进西宁市、海东市和海南州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13个县(区)的22个单位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积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以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二、三级医院为补充,推进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健全协作机制,为机构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举办专业化医养结合机构,不断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根据服务需求内设医务室或开设护理院。目前,全省医养结合机构共有14所,有141所医疗机构与188所养老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是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积极利用“老年健康宣传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周”、“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和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老年健康西部行项目等主题活动,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多层次、多渠道广泛普及老年健康科学知识、慢性病防控知识等,提供医疗义诊服务,同时还重点为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怀和心理支持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系统,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慢性病综合干预工作,降低患病率和失能率。试点推进安宁疗护项目,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的类型,表现为记忆减退、词不达意、思维混乱、判断力下降等脑功能异常和性格行为改变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大。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能够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一、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多学习,多用脑,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与社会隔离。

二、降低患病风险。中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卒中、抑郁症、听力损失、有痴呆症家族史者,更应当控制体重,矫正听力,保持健康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水平。

三、知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包括:很快忘掉刚刚发生的事情;完成原本熟悉的事务变得困难;对所处的时间、地点判断混乱;说话、书写困难;变得不爱社交,对原来的爱好失去兴趣;性格或行为出现变化,等等。

四、及时就医。老年人若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家人应当及时陪同到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记忆门诊或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诊。

五、积极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照护人员负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感官刺激、身体和智能锻炼、音乐疗法、环境疗法等非药物治疗。

六、做好家庭照护。家人掌握沟通技巧、照护技能以及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协助而不包办,有助于维持患者现有功能。应当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佩戴防走失设备,预防伤害,防止走失。

七、维护患者的尊严与基本权利。注重情感支持,不伤其自尊心,沟通时态度和蔼,不轻易否定其要求。尊重患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患者自主自由。

八、关爱照护人员。患者的照护人员身心压力大,要向照护人员提供专业照护培训和支持服务,维护照护人员身心健康。

九、营造友善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宣传,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关爱患者及其家庭,建设友好的社会环境。

  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

失能是老年人体力与脑力的下降和外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引起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衰弱、肌少症、营养不良、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失智等老年综合征和急慢性疾病。不适合老年人的环境和照护等也会引起和加重老年人失能。积极预防失能,对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护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正确认识衰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通过科学、权威的渠道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慎重选用保健品和家用医疗器械。

二、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定期参加营养状况筛查与评估,接受专业营养指导,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应当遵医嘱使用营养补充剂。

三、改善骨骼肌肉功能。鼓励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平衡力、耐力、灵活性和肌肉强度。

四、进行预防接种。建议老年人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流感流行季前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五、预防跌倒。增强防跌意识,学习防跌常识,参加跌倒风险评估,积极干预风险因素。

六、关注心理健康。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调适,识别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痴呆早期表现,积极寻求帮助。

七、维护社会功能。多参加社交活动,丰富老年生活,避免社会隔离。

八、管理老年常见疾病及老年综合征。定期体检,管理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早期发现和干预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病、慢阻肺等老年常见疾病和老年综合征。

九、科学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了解适应证、禁忌证,关注多重用药,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十、避免绝对静养。提倡老年人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受伤和术后的绝对静养造成的“废用综合征”。

十一、重视功能康复。重视康复治疗与训练,合理配置和使用辅具,使之起到改善和代偿功能的作用。

十二、早期识别失能高危人群。高龄、新近出院或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应当接受老年综合评估服务,有明显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要尽早就诊。

十三、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尽量居住在熟悉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居住场所和照护人员。

十四、重视生活环境安全。对社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注意水、电、气等设施的安全,安装和维护报警装置。

十五、提高照护能力。向照护人员提供专业照护培训和支持服务,对照护人员进行心理关怀和干预。

十六、营造老年友好氛围。关注老年人健康,传承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建设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西宁晚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19-10-09 09:37
下一篇 2019-10-09 09: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