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名字!青海82岁回族老人的拳拳爱国心

情怀是一种信仰,始终会催人奋进。

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有一位82岁的回族老人马国龙,他的7个儿子都是中共党员,名字连起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把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嵌进7个儿子的名字之中,表达着他要和孩子们一起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的一腔赤子之情。

他们的名字!青海82岁回族老人的拳拳爱国心

老大马建中,老二马建华,老三马建人,老四马建民,老五马建共,老六马建和,老七马建国。他要孩子们永远记住:努力奋斗,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这个普通愿望的实现,马国龙老人一直奋斗到了今天,也要孩子们从我做起、立足本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这就是一个老人朴素的爱国情怀。

流淌在骨血里的家国情怀

巍巍积石山下,滔滔黄河奔腾而过,如母亲的乳汁哺育两岸生灵。马国龙一家就住在积石山下黄河岸边的积石镇沙坝塘村。

1937年,马国龙出生在沙坝塘村。“那时大家都特别穷,可以说是‘捡着命走过来的’。”他在懵懵懂懂中,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迫于生计的马国龙到邮局帮忙抬电线杆,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识了一些字,两年后他被调至邮局传递邮件信物。“那时我常骑着马走村串户,传递信物。虽然条件艰苦,但经手的电报、信件、报刊从来没有延误和丢失过。” 马国龙说,从16岁投身邮政工作,他一干就是43年。

1959年,马国龙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咱们共产党出了这么多好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有着60年党龄的马国龙说出这句话时格外有气势,也让听者肃然起敬。 作为一名党员,马国龙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表达自己朴素的爱国情怀,成家后,他决定围绕他对国家的这份情感来取孩子们的名字。

建国初期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国”“国庆”这样的名字随处可见,它蕴含着各族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承载着朴素的家国情怀,倾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一代人的回忆,更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马国龙告诉记者,自己以带有爱国情怀的字来给孩子们取名,是为了感恩党和国家,想把这份情怀传递下去,让下一代始终铭记着为建设祖国而努力。“7个孩子,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起名。”马国龙说。

如今,老人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与记者聊天时思路很清晰。他始终不忘党恩,从最初的48元钱的工资到如今的几千元,马国龙一直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为了鼓励村子里的孩子上学,马国龙曾经从48元钱工资里拿出10元,供不同民族的贫困孩子上学。如今,他和家人资助过的那些孩子也待他如自己的父亲一般。之后,他每年还要拿出2万元的钱,去帮助不同民族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这一帮就是20年之久。也因此,在1988年,马国龙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七个兄弟全都是中共党员

特殊意义的名字组成了一家人,他们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也都是党的孩子。

“当个共产党员不容易,做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容易。”马国龙老人用自己的言行兑现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受父亲的影响及谆谆教导,家里的7个兄弟到了年龄都纷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长兄为父,马建中是家中的长子,今年4月,刚从循化县外资项目办公室退休。他见证了循化乡镇企业从“山穷水尽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变化。他说:“如今,乡镇企业已成为循化经济的半壁江山。”

马建和排行老六,今年46岁的他已经连任5届沙坝塘村村党支部书记一职。看着村子“亮”了,道路硬化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楼房,开上了小轿车,马建和无比高兴。“这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红利为村民们带来了实惠。”

最小的儿子马建国没有选择其他行业,而是坚守在父亲工作了一辈子的邮政战线上。记者采访时,马建国迟迟没有出现,直到3个小时候后,胸前佩戴党徽、裤脚裹满泥土的他才出现。原来,他是为了确保70周年邮政营运安全,一大早去化隆县4个乡镇检查工作……

“父亲是马背上的邮政员,如今有了汽车、火车、飞机乃至无人机的运输,中国邮政事业实现数次华丽转身,交通工具、运营体制的改革创新,让时间不是问题,距离更不是问题。但是,在我心里永不变的是父亲传递给我的邮政精神。”马建国说。

如今,马国龙的六个儿子及其伴侣分别在党政机关、通讯公司、金融部门等从事公务,老六儿子在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家三代共12名共产党员,成了海东市远近闻名的模范家庭。

他们的名字!青海82岁回族老人的拳拳爱国心

传承家风 弘扬爱国传统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虽然每个人的年龄、辈份、性格、文化、志趣都不同,但是家庭中从没有出现大矛盾,大家遇事都相互体谅,懂得尊老爱幼、宽容谦让。”马建中说。

采访中,大家向记者讲述党员家庭的幸福生活时,都说在父亲的教育中,爱国爱党是他们的“第一家教”。

马建华在循化县移动公司工作了15年,如今已退休。他向记者讲述了许多关于父亲对他们的教诲。“从小我们就听着父亲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我们要感恩党、拥护党的好政策。”离休后的马建华,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是党培养教育我,没有党的教育,没有党的关心,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始终不能忘记党恩。”

马建民在循化县司法部门奉献了30余年青春,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模范公证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精神追求。他说,廉洁自律是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父亲一直教导他的。因此,30年来,马建民将自己所有衣服口袋用线缝起来,就是为了杜绝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不良行为。“作为一名党员必须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守好权力、金钱等方面的关口。”马建民说。

“清白做人,父亲一生没有让别人说过一句不是,他言传身教,让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上坚守党员的职责。”在循化县电信公司工作的马建共告诉记者。他向记者回忆说,印象最深的是,父亲说过,人做任何事心态要平常。良好的心态是为人处世、为官从政的基础,心态不正,就容易迷失方向,走向歧途。

家中的老三马建人平时喜欢写诗,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怀流露在诗歌中。正如他的诗歌中写道:“我们躲过了所有的不幸,沐浴在这个幸福的时代,享受了党的好政策,怎么能不爱这个国家和党呢?”“因为是中国人,所以挺直了腰杆,我们热爱国家就像鸟儿眷恋着巢窝一样,你叫我怎么不爱您,我的祖国!”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海东时报,不代表青海网的观点和立场。

(1)
韩生福韩生福
上一篇 2019-09-23 11:20
下一篇 2019-09-23 11:29

相关推荐